一个闷热的午后,偶然翻起书架上落尘的《沉默的大多数》。记得高中的时候班上掀起一阶段的王小波热,那时候我在课业之余不仅读完了他所有的小说集、杂文集,在交给老师的周记上,还特别喜欢模仿他戏谑的文风,也因此赢得过同学的膜拜。而今十几年过去,王小波或许还在文坛占着一席之地,偶尔在四月还看见有文章缅怀他,而李银河在社会学界风生水起,总有人介绍时不忘补一句王小波妻子。而我,如今已成为当代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如果活到现在,也许会惊讶于现在人吵架一点不含蓄。王菲在19年宣布与谢霆锋复合后,一时间有多少人涌进了王菲的微博里,有人酸溜溜嘲讽,有人义正言辞指责,王菲的微博几乎被骂声淹没。那时候偶然看到一个评论印象深刻,说有些人喜欢跑去别人家的垃圾桶里,翻他的隔夜剩菜,批评他的品味糟糕。其意是想提醒大家,并没有身份和资格去管人家的私事。有人会反驳,明星从群众身上捞了那么多金,他们的八卦成为我们生活的调剂,也正是他们的价值所在。但近年来一些韩国明星因受不了谩骂而自杀的新闻,也着实冲击了我们的良心。王小波说,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谁能说这些公众人物在某些方面不也是弱势群体呢?一句无心之过会被媒体不断放大,在这个便捷表达思想的网络时代,潮水般的攻击会从四面八方涌来,说话处事不得不小心谨慎才行,有些明星最终选择退出了话语圈。
看到网络上的微博,贴吧,直播,朋友圈等等,五花八门的渠道,丰富多彩的表达,真是热闹非凡,会感叹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能进入话语圈,人人都在争夺话语权,有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沉默的人还是大多数吗?
我自己是个私底下很喜欢抬杠的人,就像“老友记”里的钱德勒,总能在看似无可挑剔的事情中找到几个槽点,惹得朋友爱人气得跳脚。在职场中我却是个再老实不过的人,在上司面前总是毕恭毕敬,不太提反对意见,时时察言观色,生怕与别人不同。反观周围,大家循规蹈矩,兢兢业业,也确实不见网络上的硝烟弥漫。王小波那个时代,沉默和话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谁在话语圈里,谁不在话语圈里,清清楚楚。而现在,同一个人也许有两种身份(且不细分他在网络上的多重虚拟身份),有很矛盾的性格,他或许既暴戾又弱懦,既狂妄又自卑,既正义凛然又自私自利。
近几年来,新媒体崛起,各种公众号、直播up主、连载作家涌出,经过激烈的竞争也确实淘出了许多金子般优质的媒体。他们涵盖了各个领域,几乎你在生活中听到的话题、追过的剧、看过的书、遇到的困扰,都在你来不及思考之前争先恐后地给了你很多解读,是各种不同方面的解读。你会惊呼,啊,我正是这样想的,颇有得遇知己的感慨。又或者你会说,我赞成作者的说法,然后点赞、转发、打赏,犹如自己真正说出了那些精妙的解读。等到自己被生活中的小事所感动,想表达点什么,然而提笔忘字,一声长叹,所幸朋友圈鼓励大家发文配图,再苍白无力的文字,也能在精修图下得到一点庇护。之前公众号有流传过一篇文章,对比了有文化底蕴的人和没有的人,在遇到不同的场景时的表达。有人在置身美景之中时,会直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人则只会“卧槽,真是太美了”。当时看了只觉好笑,笑着笑着,竟有点苦涩。
工作了快十年,和文字基本脱钩,没有机会表达,也没想过表达。沉默着沉默着,发现自己失去了话语权,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依然会喜欢看些严肃文学,蜚声国内外的作家,流传百余年的经典,不管是多么艰深的大部头,都能饶有趣味地读下去。我不再追捧热点,不再用所谓的“潮言潮语”,这在年轻人看来,应该是老古董老顽固一派了。但是读过也只是读过了,有时候很喜欢一个故事,想说出来,就好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堵在心里,缺氧,险些一氧化碳中毒。除了“卧槽,真是太美了”,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我有段时间,因为生活的一些烦恼,偶然听人提起过内观,于是我放下工作报名参加了。在内观的十天里,我们不允许说话,不允许阅读,不允许书写,甚至不鼓励思考。每日天没亮就起来练习内观,在一个大厅里盘腿而坐,从一遍遍的观呼吸开始练习起,让自己的千头万绪从头脑中清除。在内观结束的第十一天,我开始跟舍友交流,在过去十天里,我们虽然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但我们没有过交谈,也没有眼神的接触。然而那次交谈却比我近些年跟其他人说过的任何话都深刻和流畅。我们谈彼此的生活,倾诉这些年的感悟、困扰,说了很多很多,我在任何场合中都没有表达过的想法,甚至独处的时候也没有让它们这么清晰过。我在同她说话的时候,脑海中会有个声音跳出来,天啊,这是我吗?这些确实是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问题,但我从来没有清楚地表达过。通过表达,我也试图追溯了一些根源,我们也彼此提供了很多真诚的建议。这件事让我明白,其实不懂得表达,也许可能不是因为输入不够,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清空。
日常生活中的输出,其实很多都围绕着利益。出于工作需要,或者出于其它显而易见的目的。并且我们担心我们说出来的话,会受到什么非议,或者期待着他人的赞许。什么时候,我们先把这些不断冒出的杂念清空,我们才有机会把自己的舌头捋直。
在B站看到很喜欢的一个up主,他有个视频细数了B站的崛起。他说很多当年不务正业的少年,慢慢成长为业界的精英,成为他们各自行业的话语权威。还是当年那些爱玩游戏、看搞笑视频的用户,已经在带领B站慢慢成为拥有大量优质资源的平台。当然他也是其中一个,他讲的资本圈内的风云故事,为我开启一扇新世界的窗口。很喜欢他在众多其它资料模糊不清,互相矛盾的情况下一句豪言“以我为准”,这是大量查证、推理、演算后的自信。可惜最近苦苦等了很久不见更新,才知道他因为被质疑,已宣布退出B站。我突然也想从沉默中走出,想要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发声,想要在已经一片荒芜的精神田地里种下一棵充满希望的幼苗,不为别的,只希望自己曾经真实存在过。
正如《沉默的大多数》文末所说,“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