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种地,主要还是靠人工劳动。
春种夏管秋收冬藏,整个田间管理,基本都在夏天进行。由于夏天的天气炎热,风雨不定,这个季节的田间管理,也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最劳累的季节。
在我们小时候,农作物种到地里,就等着出苗了。如果出的苗齐苗壮,就不用补苗了。如果出苗率达不到八成,就需要补苗。查田补种,是田间管理的第一步。出苗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确保出苗率是挺关键的农事管理。
出苗后,基本就可以进行铲地了。东北地区当时是70或65厘米宽的大垄,铲地就是见草就得锄掉,而且还要挨排的深松除草。到了雨季,铲地老费劲了,草疯了一样的长。有的地块没等铲地呢,草比苗都高,欺负的庄稼苗长的十分弱小,等把这样的地铲完,苗得缓十几天才能粗壮起来,慢慢的茁壮成长!
一般铲完地,就要趟地。正常要三铲三趟,放秋垄拿大草。实际由于铲地的费劲,很多都是两铲两趟或三趟。
拿大草的时候,庄稼都长高了,钻进地里,闷热的让人受不了,可是还得干活。
结合第二遍或第三遍趟地,封垄时要追肥,追肥不能过晚。追肥晚了作物贪青晚熟,到秋容易上不来,就是成熟度不好,赶上秋霜来的早,作物不能成熟,没有收成或者是产量降低。
农民种个地,风调雨顺的年头还好,有个好收成。若是干旱和内涝严重,愁的农民们唉声叹气,无可奈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