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的时候,我写下了我的书单:
《金庸作品集》,共有厚厚的36本。
看原著的原因就是因为于正编剧了新版的《笑傲江湖》,我就想看看原著是怎么写的——其实,整个故事我也是一知半解的。
先说说金庸先生在86年的香港写的这篇序言吧!
什么是小说?
写一个人在与环境的接触中,表现他外在的世界、内心的世界,尤其是内心的世界。
金庸对于读者阅读小说是这样剖析的:
读者阅读一部小说,是将小说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理状态结合起来。
同样一部小说,有的人感受到强烈的震动,有的人却觉得无聊厌烦,都是读者的个性和情感与小说中所表现的个性和情感相接触,产生的“化学反应”。
所以,别再让我推荐书单了——我们是“有的人”,有不同的情感和个性,不同的阅历和认知。书单只是一个参考。
武侠小说绝对不是低级的艺术品!
好像作曲家要表现一种情绪,用钢琴、小提琴,交响乐或者唱歌的形式都可以。画家可以选择油画、水彩、水墨或者漫画的形式。
问题不再于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而是表现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读者、听着、观赏者的心灵相沟通,能不能使他们的心产生共鸣。
小说是艺术形式之一,有好的艺术,有不好的艺术。而好或者不好,在艺术上属于美的范畴,不属于真或者善的范畴。
1986的中国,金庸在香港地区写的这篇序言也多少折射一些关于历史的东西。
判断美的标准是美,是情感。
不是科学上的真与不真、道德上的善与不善,也不是经济上的值钱与不值钱,政治上对统治者的有利或者有害。
当然,任何艺术作品都会发生社会影响,可以用社会价值去估量——不过那是另一种评价。
中国人的文艺观,长期以来是“文以载道”,那和中山街欧洲黑暗时代的文艺思想是一致的,用“善”或者“不善”的标准来衡量文艺。
《诗经》中的情歌,要牵强附会的解释为讽刺君主或者歌颂后妃。
陶渊明的《闲情赋》、司马光、欧阳修的相思爱恋之词,或者惋惜的评为白璧之瑕,或者好意解释为另有所指。
他们不相信,文艺所表现的是感情。他们认为,文字的唯一功能只能是为了政治或者社会价值服务。
艺术是创造。
音乐创造没得声音,绘画创造美的视觉形象,小说是想创造人物。
假使只求如实反映外在世界,那么,有了录音机、照相机,何必再要有音乐。
有了报纸、历史书、纪录片、社会调查统计、医生的病历记录,何必再要小说呢?
金庸先生在这篇序言里为小说、为武侠小说正名,为艺术的价值正名。
今天的读书分享到此结束。
附几张读书笔记---end- #把横线本用得这么牛#
【用的就是普通的横线本,过期的工作日志没人要,我就拿来写笔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5180/625c7f7e4e4b300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5180/200ee6c45556aa2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5180/d1d1686d0472e80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5180/46e2e8abdac7b79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5180/2b6dd53648cd1757.jpg)
过期的工作日志本----看见没有,还是15年的---
15年的旧本子---
欢迎留言和我一起讨论哦~
手帐 读书 随笔 音乐 片子 笔记
记录 自我管理 时间管理 自我监督
成长 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