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围着稷下湖自己漫步,听听心经。我的文字是用来寻求和自己相似的朋友的。 想到李宗盛的《致匠心》,这个短片我看了许多遍:“人不能孤独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李宗盛发出歌者的感慨,再听他唱的《山丘》和《领悟》,猛然间理解朋友来电话说的他和朋友欢聚,唱着唱着他的歌,突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的场景。其实平时,他是那么叱咤风云,无所畏惧。
我一直很喜欢路遥。喜欢他带点理想主义的思想,自己做不到路遥那样的忘我努力,欣赏他的言语,感动于他用生命书写的篇章。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写道:
“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幻想容易,决断也容易,真正要把幻想和决断变为现实却是无比困难。这是要在自己生活的平地上堆积起理想的大山。”
“还是那句属于自己的话: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回忆起他的文字,觉得自己深沉了许多,也开阔了许多,也温暖了许多。心中常赞叹,高人是有能量的,他们对生活的领悟提升和鞭策着我们。
常带着耳机,听着心经。在一片没有星星的天空下,水天一色,路灯照耀下,波光粼粼,只有声音在天空飘荡。声音在启示你什么。暗夜里,空无一人。百听不厌经典教诲,直入人心。声音似乎是来自天外似曾相识的召唤。召唤起内心固有的频率,用心感受到的,和用耳朵听和用嘴念感受到的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有了经历,才有感受。没有大师们的努力和学识,也不好意思妄谈个空字。眼里有沙三界浅,胸中无事一床宽。年轻时,总觉得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混话。而今好像明白了一点点,不知道是不是太晚。
临水,静观一水中无波澜,而心中也无波澜。年轻的时候,心头会涌起离愁别恨。诗歌中常写“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曾经很玩味着离愁别恨的感觉,而今忽然发现世界是这个样子的。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生命的无常,感情的无常,而今,在所有的变化中,心里觉得没有了就什么也没有了。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彻底成为无事的人。不用任何标准评判别人,也平静倾听别人的评判。
稷下湖漫步摄影李志慧美女朋友说去参佛,听到大师的一声长叹。我去道观,道长讲了一个小时门派纷争。大家都是烦恼的。世事不平如水下沙砾铬磨着心底的脆弱。想要把悲愤和委屈化做平静与虚无,看来不是一件易事。
天地大杂亭,千古浮生都是客。如何来做客,是浑浑噩噩?时间都用来做什么,其实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知道和做到还有体会到,尽力去感受吧。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吧。我们控制不了周围的世界,却能让自己无欲自然心似水,一洗人间万事非。都说,“圣人无一事,唯在静其心”。知道不一定能做到,一切修炼来自心灵的转换。
书上说,逃避孤独的方法只有一个,把心交出去。让别的人,或者神,或者不管什么的东西代为保管。于是有人成为宗教狂,有的人成为艺术家,有的人纵欲无度,及时行乐。有的人吸食毒品。也许只有彻底的迷失自我,丧失自我,孤独才不再存在。无法救赎自己的孤独,还是自己保管着自己的心。让内心的空灵与天空的博大辉映吧。
做为一个读书人,总有秉承一生的信条,陈寅恪先生的名言说的好,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稷下湖漫步摄影杨济华 稷下湖漫步画家薛晓勇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