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意思,将“五月”当作“仲夏”。对仲夏的时令描述,原文:“参则见,浮游有殷,鴃则鸣,时有养日,乃瓜。良蜩鸣,匽之兴,五日翕,望乃伏。启灌蓝蓼,鸠为鹰,唐蜩鸣。初昏大火中,煮梅,蓄兰,菽糜。颁马,将闲诸则。”分句解读,如下:
第一句,“参则见,浮游有殷,鴃则鸣,时有养日,乃瓜。”是说:参宿出现了,早晨很长时间都能望见。听到伯劳鸟叫了,也就由芒种入夏至,各种瓜将成熟了。
《吕氏春秋》十二纪的“仲夏之月”,对此句的相应说法,即:“螳螂生,鶪始鸣,反舌无声”,“长日至,阴阳争,死生分”。
第二句,“良蜩鸣,匽之兴,五日翕,望乃伏。”是说:到了夏至,蝉开始蜕变,五天内脱壳,十五天后消失。
《吕氏春秋》十二纪的“仲夏之月”,对此句的相应说法,即:“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
第三句,“启灌蓝蓼,鸠为鹰,唐蜩鸣。”是说:可用于染布的草,在灌木丛中冒出来。孵化的小鹰出壳,草丛中的螳螂吱吱振响。
《吕氏春秋》十二纪的“仲夏之月”,对“蓝蓼”的相应说法,即:“令民无刈蓝以染,无烧炭,无暴布”。
那将“唐蜩”解释为螳螂,有什么根据?在《诗•大雅》中,《荡》言:“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羮”。其中,如蜩如螗,有螳螂捕蝉的意思。并前面“仲夏之月”,有“螳螂生”之语。
第四句,“初昏大火中,煮梅,蓄兰,菽糜。”是说:天暗下来,可望见太阳落在心宿方位。煮酸梅汤,蓄兰沐浴,多食豆类,以利消渴去火。
第五句,“颁马,将闲诸则。”是说:到了母马发情旺盛期,对受孕母马,分离出群而饲养。
《吕氏春秋》十二纪的“仲夏之月”,对此句的相应说法,即:“游牝别其群,则絷腾驹,班马正”。
最后,有必要补充说早晚所见星宿。《吕氏春秋》十二纪的“仲夏之月”,言:“昏亢中,旦危中”。这样,“大火”,指心宿,对“昏亢中”;“参则见”,对“旦危中”。
心宿与亢宿,均为东方七宿。前文“初昏大火中”,当说太阳落山前所见。而“昏亢中”,当说太阳落山后所见。
参宿7颗星,归入猎户座(Orion)。危宿3颗星,有2颗归入飞马座(Pegasus)。在“88星座图”中,可见,二宿处在东西相对位置。故而早上,相反方向,能见二宿。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8017/320847c4a2797b8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