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PPT,老师说道很多人的PPT做的丑,是因为看过的好作品太少了,审美水平不够。建议我们多留心身边的好的工业设计,平时再多去美院看看学生的设计作品。
说到设计,就想到一位学长。某天学长问我,你知道为什么卸载手机里APP的时候,那些图标都会抖动吗?那是因为它们在害怕,害怕你把它们删除,是它们在摇尾乞怜。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好直视手机里的APP了。
以前我总觉得,设计这件事,特别的高大上,不止是一门艺术,更是对创造力想象力灵感创意的考验。最近才理解到,设计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沟通。
水杯、钥匙扣、指甲钳、台灯、遥控器、晾衣架、饮水机等等,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无不是被设计师们设计出来的,这些物品即便没有人教我们使用给我们看说明书,我们也能很自然地明白它们的用途并且正确的使用它们。这就是无声的沟通。设计师们仅仅靠着设计出的产品本身,就能够充分地传达出自己的想法。再比如汽车门上的车窗按钮、易拉罐上的拉环、加湿器上的旋钮,都是这样。
所以,设计的本质,是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凭的就是出生就知道吃奶一般的本能。一个人落水了,丢给他一个救生圈,不用看说明书他肯定知道套在身上;打火机拿在手里,使用的人一定是把点火装置朝上而不是朝下,因为朝下会烧到手;现在的智能手机,三岁的小孩没人教都会用来看图片玩游戏。好的设计能够调动起使用者的本能,不仅上手就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且还能过让用户避开错误的使用方法。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在设计和人之间,人是不会错的,错的只会是设计。在工厂实习的时候就有这种体验。如果一种接头正好能跟出气口锁死,我就觉得这个零件是个好的设计;如果一种零件总是让人弄混,不能跟型号一一对应,还需要人费时费力地去筛选去匹配,我就觉得这个设计很差劲。
除了实际的物品,虚拟的设计也是如此。游戏页面的加载进度,支付宝收钱时的硬币声等等。好的设计除了使用价值,还有可能改变世界。电脑里的文件,都是零散存储的,微软设计了可视化操作界面,文件夹的图标让人们看着和实际生活中摆放的文件一样方便,于是微软带来了个人电脑普及的时代。人们习惯了电脑操作,苹果想到了把电脑界面移植到手机上并且用手指替代鼠标,于是智能手机带着人们进入了新的世界。卸载APP图标会“颤抖”也是苹果的设计,如此的细节,难怪都说苹果是目前世界上做好的工业设计。
一件看似寻常到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物品,也有这么有趣的原理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