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端午节。
我第一次把端午节这个节日,上升到爱国情怀中,是小时候在北京故宫书画展厅里,看到屈原画像,才明白,屈原与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
后来,长大了,体会到了他的名句:路漫漫兮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意义。
记得六十年代的老北京四合院里,端午节未到,院子里的大孩子们,就开始集合起来,一起去北京团结湖苇坑,去掰芦苇叶,用于包粽子。那个时代,北京团结湖还是一片水塘。
当院子里的家家户户包好粽子后,就统一于一个周末晚上,用一个个煤球炉子煮粽子。一是夜里在院子里用炉火,可以避免暑热,二是,整个院子里的炉火,只需一个老人看着就行了。等第二天醒来,一睁眼就闻到了满院子的粽香,家家都吃上了热腾腾、香喷喷的粽子了。
后来,到农村插队,过了几次农村的端午节,印象更为深刻。
因为,农村的端午节,正好赶上麦收农忙。村民们虽然忙的没黑日没白天,但是,端午节是决对要过的。
人们忙里偷闲,家家都是一煮一大锅,当忙的实在没时间做饭时,就热几个粽子充饥。同样,那个年代,农村没有冰箱。可煮那么多粽子,天气热,怎么长时间存放呢。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那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水井,而夏天井里的水,那是拔凉拔凉的,于是,家家户户都是把煮熟的粽子,以及从树上摘下来的桃、杏等水果,一同放到大篮子里,用井绳拴住篮子,吊进井里的水面之上,那就是天然冰箱。
而我们这些知青,那里有心情做粽子啊。于是,就乘夜里去打麦场脱粒劳动时,忙里偷闲,溜进自己熟悉的老乡家的水井旁,从井里拉出篮子,拿几个粽子、水果吃。
到了第二天,还忘不了告诉人家:“你家的粽子是豆沙馅的吧。”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一进超市,各色品种,南北风味的粽子,琳琅满目。
端午依然是端午,人们继续在为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添加着新的内涵。但是,我仍然忘不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240224/3cf7ff5e3fcb1f9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240224/7010949660b603f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240224/87fb23912938a49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240224/968aed1c3824cef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240224/d8a7a69cb45d39d8.jpg)
从前的那些个端午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