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我在“真麻麻幸福之家”群里做了第一次微课,普及新家庭教育理念,影响妈妈们读书学习自我成长。这课一讲,一石激起千尺浪,我才意识到我没有听从张龙哥的建议2017年1月份就开课是错误的,我耽误了太久。我才意识到妈妈们太需要学习和成长,她们的痛苦和无助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才意识到这个时代病的不轻,妈妈们置身其中有些人已“病入膏肓”。
其实,第一次微课我就抛出了两个问题,想激发妈妈们思考内省。这两个问题很多妈妈不一定想过,但绝对在某一个问题上纠结难过过。

问题一——你是真妈妈吗?
如果生了孩子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做妈妈就懂得怎么做妈妈那该多好啊!可惜很多时候我们我们空有做真妈妈的热情,却总是说些伪妈妈的话语;我们很有做真妈妈的决心,却不时做些伪妈妈的行为;也徒有真妈妈的身份,而缺乏做真妈妈的能力。
君不见,多少妈妈会对孩子恶语相向,极尽贬低。“你怎么这么笨”“这你都不会”时常脱口而出,即使过后后悔自责,甚至真诚的向孩子道歉,下一次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除了伤害还是伤害!我们真的爱那个经由我们而来的弱小生命吗?我们会正确的表达我们的爱吗?《爱的五种语言》很多妈妈都不曾读过,更何况中西方思维差异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可能也读不懂!
君不见,多少妈妈忍无可忍会动手打孩子,陪写作业陪的想跳楼的心都有了,还谈什么动手对不对呢?白天同样上班的妈妈,回到家可以不做饭不洗衣不拖地但是万万不能不陪读。大多数妈妈都觉得自己是在陪读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曾有小学教师见我儿子数学作业卷面差字体潦草建议到:“你就什么也别做,坐他旁边,写不好撕了重新写,写不对及时指出,不要等写完再检查。”我很诧异这老师的话,也深刻理解了这老师的痛苦:她就是这样陪读的!她把孩子送到中学之后还是不能放心又把孩子从学校接回来在家上晚自习!更多的妈妈是在陪读的过程中无比的纠结:我还有一大堆活儿没干呢!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君不见,多少妈妈爱孩子爱的失去自我失去分寸,痛苦绝望又得不到老公和家人的理解支持。愤怒的时候想为什么是我在管孩子?真想撒手不管!平静地时候也以受虐的思维想谁让自己生了他(她)?怎么能不管!当管到无计可施,心力交瘁,甚至亲子对立,家里一团乱麻时,甚至有妈妈想:算了,算了,不谈学习就母慈子孝,天下太平了!
有太多的妈妈向我询问,为什么我们成长那个时代我们的妈妈相对容易一些呢?(我妈妈不一定看到我的文章,否则她准会说:“你咋知道我很容易,我也很辛苦的。”)
我先说我理性分析的原因,最后谈感性重点——
原因一:时代在进步,物质丰富了之后精神需求就来了。我们小时候,爸妈在为温饱和物质操心,无暇顾及我们的精神需求,所以放养是大多数,也就很少用语言和行动伤害我们。精神层面在那个时代关注的少,伤害相应也少。
想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误打误撞的在玩的过程中培养起了诸多能力?!即使今天我们明白了玩耍和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玩伴和冲突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们依然很难做到放手让孩子去玩耍去游戏。更何况太多的家长还总是一边在发愁自控力的培养为什么这么难?主动性的养成为什么这么难?一边对游戏和玩耍的重要性置若罔闻。
原因二:时代在巨变,外在环境不仅不统一了还浮躁芜杂。我们儿时社会给予父母外在的大一统的力量,榜样很容易树立。而今天,孩子们受到的思想冲击一点也不比我们少,再想由外而内的获得养育的力量似乎是很艰难的事情。对与错,好与坏,谁能真的告诉为人父母者吗?
想想我们小时候谁家要是做了好吃的,一个家属院的小孩都有份,哪怕就吃一口,也是孩子们的狂欢节。当高楼大厦林立在都市,我们的邻里生活也消亡在都市;当车水马龙流动在都市,我们的嬉戏玩耍也终结在都市;当行色匆匆主导于都市,我们的平和从容也远离于都市。
原因三:我们自身的养育能力不够,没有固定的学校系统的课程来教育我们怎么做真妈妈!做妈妈还需要教?做妈妈最需要学校教!最需要系统的课程体系!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是啊,真是太可怕了!
常夸孩子聪明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让孩子更自信还是更不懂得努力?
以下哪一种情况对孩子大脑的伤害等于铅中毒?是玩网络游戏还是睡眠不足亦或是喝含糖饮料?
要纠正孩子说谎的行为,《狼来了》和《华盛顿和樱桃树》哪个故事更有效?
哪一个阶段的孩子较喜欢和父母争论?是小学五年级还是高中二年级?
哪一项因素更能预测孩子的未来学业表现?是智商、情商、自控力还是自信心?
……
这些我们这些做妈妈的知道吗?单纯靠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养育知识早已无法支撑我们现在的养育人生,更无法解决众多的养育难题!
原因四:孩子学习能力比我们强,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比我们强,比如手机比如高科技。快的对慢的,我们到底有哪些优势?因为我们是妈妈所以孩子必须尊重我们听我们的吗?总是强调要孩子好好学习,我们有没有天天向上呢?
理智分析完以上四个原因,我要以身为例敲一下黑板,说一下重点!
我们举步维艰的最主要原因是把陪伴做成了陪读!陪伴怎么能是陪读呢?陪伴怎么就成了陪读呢?
想想小时候最温馨的画面:我们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妈妈在纳鞋底。我们会问妈妈题吗?问了她也不会吧?!妈妈会管我们写的对不对吗?她想管也管不了吧!于是,妈妈承担着她本来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也勇敢的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可是现在呢?当妈妈去厨房忙碌时,心还在写作业的孩子身上吧!他(她)会认真写作业吗?他(她)不专心怎么办呢?更有甚者,连孩子也觉得妈妈在我身边我就好好写作业,妈妈忙家务我就草率应付。写作业、上学怎么就成了妈妈的职责和义务?当陪伴等同于陪读,有多少妈妈能够乐在其中还心态平和的呢?
总说要做个“不焦虑”的妈妈,我也想啊!我得能克服陪读的苦恼愤恨与时间的捉襟见肘啊!总说要做个心态平和的妈妈,我也想啊!我得能在工作家务孩子爱好之间游刃有余啊!总说妈妈的状态影响孩子的状态,我不知道吗?谁来拯救身兼数职一天48个小时也不够用的我呢?如果继续把陪伴干成了陪读,那么心脏病的脑出血的都不再是个例,因为妈妈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活生生的人啊!
你想成为真妈妈吗?你有多想成为真妈妈?你该怎么成为真妈妈呢?
关于这些问题,请反思内省!我的一系列文章也从一个角度做了反思和内省,有空的话可以看一看。其实,那就只是一个角度而已。我们看待同一个问题的角度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困扰我的未必就是你的难题,而制约你的对我来说可能也不是问题。所以读书、思考、交流和团队对追求成长的人来说必不可少!
问题二——你家是幸福家吗?这个问题孩子和我们的回答可能不尽相同!我们对原生家庭有多少遗憾,我们的孩子只会更多!
武志红老师有一本《家为何会伤人》值得一读!
《幸福家庭的七个习惯》《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更是想要追求幸福家的我们行动起来的必读书目!
每次微课我都会留两个问题让家人们思考(做老师的职业病啊)。为什么要这样呢?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成长的双翼,学习的有多主动,思考的有多深入,成长就有多迅速!
这个时代病的不轻,有的妈妈已“病入膏肓”。但至少我们已经成人,我们做妈妈的有自救的本能,有疗愈自己的能力,更有“由内而外”生发的爱的力量!“真妈妈幸福家”秉承“一手疗愈自己,一手温暖他人”的理念,让爱和幸福先在自己心中流淌、开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