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每年都会过生日,但是有些人除外,2月29号的生日的人们要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我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到38岁才能过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生日。
小时候问妈妈,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妈妈说是93年3月出生的,不过那一年闰三月,我记不清是前三月还是后三月了,你可以问问你奶奶。跑到奶奶跟前后,奶奶告诉我说是后三月出生的。
后来上初中时,和姐姐去奶奶住的地方找感兴趣的书,翻到一本93年的日历,然后翻到闰三月的那天,上面有爷爷的标注,“儿媳第三子出生”,我迫不及待的向姐姐分享了这个消息,姐姐什么反应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当时我的心涌现出一种安定又热烈的感觉,仿佛这个标注信息就证明我不是捡来的一样(那个时候计划生育政策比较严,好多同龄人都是被父母说成是捡来的)。
每年生日那天都能吃上煮鸡蛋,但是我发现吃鸡蛋的那些年都不是农历闰三月。然后问了妈妈农历闰月怎么算的啊,什么时候才能农历闰三月啊?没得到答案又去问奶奶,后来上高中后也问了语文老师,我都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我什么时候才能过上一次属于我自己真正的生日啊,我像等待戈多一样等待着农历闰三月的出现。
去年的冬天,在微信读书上翻到一本《古代天文历法》。从中我找到的戈多留下的痕迹,他并不是不存在的,只是来的比较晚而已。
上学时学的一年365天,一三五七八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是阳历。农历不说几号,小于十的说初几,大于十的说十几或廿几,大月小月的说法(就是日历上写的三月大,四月小之类的)。那为什么要称为阳历或者阴历呢?
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周期来计算的,所以叫阳历。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的运转周期来计算的。月在八卦中为坎卦,一阳陷二阴,属阴,所以称阴历。其实古代的历法也不能说是阴历,而应该称为阴阳合历。是一种兼顾太阳、地球与月亮关系的历法。月亮绕地球一圈叫朔望月,地球绕太阳一圈叫回归年。回归年的长度约为365.2422日,而十二个朔望月的长度约为354.3672日,与回归年相差约10日21时,所以同时需要设置闰月来调整二者的周期差。
要想知道农历闰月是怎么算的,还要先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歌诀,所指的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这二十四节气按顺序逢单的均为“节气”通常简称为“节”,逢双的则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360度轨道(黄道)的二十四等分点。节气虽属阳历范畴,但是它与阴历系统中的朔望月配用是中国阴阳历的一大特点。
朔望月的平均值为29.5306日,比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要短约一天。如果第一个月的望日正值中气,那么三十二个月后两者差值的累计将会超过一个月,因此会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份使得本来属于这个月份的中气推移到了下一个月份,此后,其他月份的中气也将一一推移。这个月份一般出现在第十六个月前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古代的天文学家将这个月设为闰月。而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是一个回归年比十二个朔望月的日数多,比十三个朔望月短。为了协调这种矛盾,古代的天文学家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其中包含一个闰月。
简而言之,就是二十四节气与朔望月结合,如果这个朔望月没有中气,那么就要闰月,有闰月的那一年就是闰年。1993年就是闰年。
网上有很多计算闰年的方法,推荐一个地址:https://blog.csdn.net/iamlaosong/article/details/81632072
我推算了一下,从1993年往后要到2031年才是农历闰三月。那一年我38岁,才能过真正意义上的生日。我的戈多对我来说,可能没别人来的那么快,只要能守住气,他是肯定会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