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说,我们家的孩子,这不好那要改,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一直认为,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纸上是什么色彩,什么图案都是来自于带养环境的影响,带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当然,今天我只说家庭。
前段时间,我发现嘟跟别人说话不用称呼,直接说“你”“他”。比如:你在做什么?你可以帮我忙吗?而大人认为比较有礼貌的说法是先称呼别人:妈妈,你在做什么?爸爸,你可以帮我忙吗?
奶奶跟我说这个问题,有时跟嘟说话,嘟还不理人。我说我也注意到了,先别急,千万别贴“不礼貌,不懂事”的标签,先观察观察吧。我说的观察是想弄清楚,嘟为什么会这样?平时并不是我们不教,那问题出在哪儿?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问题出在大人身上。大人因为大家之间有默契,都是直接就把话说出来,特别是家里人员比较多,哪怕我自己平时注意了,但是改不了别人的习惯。
怎么办呢?必须从大人做起,身体力行给嘟做榜样。我把这个问题跟家里人说了,希望大家跟嘟说话时先叫他名字再说内容。如果没有叫他直接说话,嘟不理会,也不能贴标签说嘟不理人,没礼貌,因为问题出在说话人自己身上。
现在,大家和嘟说话都注意些了,有时嘟在做事,爷爷跟他说话没有称呼,嘟不理,我也会转化:爷爷,我们在专心做事呢,你要叫我名字我才能知道你在和我说话呀!嘟就重复我话,爷爷见状,也不好说什么。嘟跟我们说话,如果没有称呼,我们也会提醒他:嘟,你在跟谁说话呢?他就会马上反应过来,在前面加上称呼再说一遍。
一段时间,嘟的情况有所改善,但称呼别人再说话还是不能形成习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啊!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呢?不如大家都想想,你的身上有没有来自原生家庭的烙印?如果有而且是不好的,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它不再影响你的孩子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总结:
1-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的就是父母家庭,儿子或者女儿并没有组织新的家庭,也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2-树立榜样的模范作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
3-带着觉知,不焦虑:孩子出现问题,我们要有所觉察,且不要过于紧张把注意力纠结在问题上,而应该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不贴标签:当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时,不要贴负面标签,这样不仅伤害孩子自尊,损坏自信,还起到强化行为的作用。
5-时常自省:父母要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可以跟孩子讨论,让孩子也学会如何自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