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之猜灯谜

作者: 流沙秦 | 来源:发表于2019-07-19 22:16 被阅读3次
    潮汕文化之猜灯谜

    潮汕地区是个著名的谜语之乡,每逢春节元宵,各地猜谜射虎的鼓点便“咚咚咚”地敲起来,尤其是潮汕澄海更为闹热,几乎村村有谜棚,人人能射虎。1999年,澄海就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间灯谜艺术之乡;2000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灯谜艺术之乡,那可不是浪得虚名。

    我打小就喜欢谜语,尤其是方言谜语。但小时候没有想过:为什么当地老百姓会喜欢谜语,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制谜、猜谜至少有三大好处。

    一是有益于培养开卷读书的兴趣。要猜谜、猜好谜,你就不得不去读书。我是生长于无书可读年代之人,所幸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教我的语文老师都是当地才子,擅长吟诗,写对联,制谜语,家乡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猜谜语的民间娱乐活动,这帮学富五车的才子自然成为制谜解谜的台柱,也是谜棚的擂台主。当时谜棚就搭在我家附近大操场的戏台上。大概由于无书可读,我和我的好姐妹少妆也喜欢扎堆在谜棚前,跟着大人们凑热闹。我喜欢听猜谜者对谜语的解释,那猜中谜语的咚咚咚三声鼓声,无比悦耳。

    偶有字词,人名,俗语之谜,我们也壮着胆大声猜射,居然也有猜对的。比如谜面:“展翅,打三国人名一”有人猜张飞,一听鼓声是连着敲的就知错了。我马上说出是张羽,传来咚咚咚三声响鼓,说明猜对了。奖品虽少:无非一盒火柴,成两颗糖果,或者一盒香烟而已,但激发读书之精神力量却是巨大的。我对能猜出“《道德经》一句”、“《唐诗三百首》一句”、“《千家诗》一句”、“《千字文》一句”、“《红楼梦》诗词一句”等等的射虎高手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家知道,在那个非常年代,上面提到的这些书我见都没见过,就别说读了。而制谜猜谜者居然个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如果用现在时尚的话讲,他们就是我当时的偶像,我就是他们的铁粉了。为了能多猜中一些谜语,我也开始从家中有藏书的同学那里借来旧书阅读。最入迷的是《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求学时期,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拿高分。我想,这竟是为猜谜而读书得到的意外收获,真的是开卷有益。

    二是有利于智商的开发。猜谜是一种“技术含量”颇高的活儿。您首先要懂得“谜格”等谜语制作和猜射的基础知识;其次必须有“脑筋急转弯”的急智,还得有各种知识纵横交错,互相联系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那些运用潮语谐音、汉语同音字等方法制作出来的谜语,要猜中真的不容易。用潮汕话说,就是必须有“横窍”“斜窍”才行。我至今还记得,有一则谜语的制作水平是相当高的,其谜面就一个“漏”字,猜气象名词二、水利名词一、字一。尽管拆字谜是我的强项,但几个小时过去就是猜不出来,急得我在谜棚前直挠腮。最后还是被外乡来的一位“过江龙”大叔猜中。其谜底是:下雨,多云,排水,层字。我佩服极了,从此也记住了这则谜语。

    三是有利于身心健康。制谜和猜谜是一个“挖空心思”的过程,也是一个愉悦身心的过程。制作出一则佳谜,跟写出一首好诗,一篇好文章的愉快心情是一样的。而在人头攒动的谜棚前、在咚咚咚响的鼓声中猜中谜语、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成就感就更是美妙快乐了。所以,我想,制谜猜谜的人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人,因而也是最健康、最幸福的人。

    小时候,最能给我带来快乐的是那些方言谜语。每当猜谜活动已经到了深夜,谜棚上剩下来的基本上都是难度比较大的谜语,场面开始慢慢冷清起来。每到这个时候,棚主自有好办法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气氛再次撺热起来。办法之一就是来上几则方言谜语,乡土味十足,还带点乡下人的狡黠和略带点色的那种,把大家逗得跺脚捧腹,哈哈直乐。我至今还记得其中的几则,例如“老猪母相咬”,猜潮州俗语一(谜底是“食支嘴”);“政策保护和尚”,猜潮州俗语一(谜底是“留伊在拜佛”)等等。略带色的方言谜语,最受欢迎,因为会引发大家的某种想象,刺激荷尔蒙分泌。如谜底为牙刷的谜面竟然是:“支物(一个东西)四寸长,一头生毛一头光……”。谜语作者故作神秘,具象、感性描写刷牙的过程,把猜谜者的思路引入歧途……

    离开家乡后,我在广州或其他地方也参加过猜谜活动,但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没有搭棚,没有定制的谜面,没有击鼓,没有解谜的棚主。谜语大都从迷书或百度抄下来的,粘挂在塑料绳上,不用半小时,全部被揭走。迟到的看不

    到谜语,即使你一开始就在现场,也没有什么收获,因为不像家乡的猜迷活动,台上台下遥相呼应,气氛热烈。大家从你猜我猜中学习到很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潮汕文化之猜灯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ee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