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安洁儿自在,安心生活,过自在的人生。
人的生活从大家庭生活逐渐演变到小家庭生活,甚至趋向个体化了。物质如此丰盛,科技如此便利,那么人们的生活有没有更幸福呢?或许很多人也都意识到这个快餐化时代中的问题,但是依然停不下脚步,随波逐流,然后越来越走向更深的迷茫。
在吃饭方面,自古以来的主张是:食不言。不过倘若心里要是有思考的事情,在吃饭的时候就常常容易心不在焉,食不知味。中医上有个说法:胃是半个心。吃饭时人常常会想起心事,就算不说话,也并没有安住在吃饭的那个当下。
和孩子的相处时光,常常也是在一日三餐中。在吃饭中,我们有时会打破沉默,抛出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在吃饭这个轻松的氛围下,人们反而可能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说到人性与世界的本质方面时,发现孩子的一些想法比大人要通透的多。在与孩子问答互动中,大人有时候会突然对一些事情有了思考的灵感。
中午讲到了科技的话题,说到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却也逐渐在依赖科技中让自己的很多能力退化掉。比如现在出门基本上用导航比较多,好像一开导航人们就可以随意去自己想去的目的地。
随着导航越来越普及,人们的识路能力相比以前用得更少了,因为有导航的帮助,不用太费力去记路。以前人们可能会看路标,或者问路,现在在路上遇到问路的人似乎也变少了些,通常在导航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可能会遇到问路的。
接着,孩子提到了轮椅,他说现在有的轮椅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自动前进,不用自己手动转了。
由此看到,科技的发展,让人渐渐地,一个人完成了很多的事情,有一部手机连上导航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坐轮椅也可以自动前进,不一定要人推着了。
科技,让生活变得便利,却似乎也正在让人深入互动的生活圈子变小了,因为不论身边是否有人陪伴,大部分的事情能自己做或者通过手机委托他人去做了。
回想从自己小时候到现在,仅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个世界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
人的生活从大家庭生活逐渐演变到小家庭生活,甚至趋向个体化了。物质如此丰盛,科技如此便利,那么人们的生活有没有更幸福呢?或许很多人也都意识到这个快餐化时代中的问题,但是依然停不下脚步,随波逐流,然后越来越走向更深的迷茫。
想到多年前,就有智者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将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类精神的健康。
其中,傅佩荣老师在一段视频中说到人类自杀的问题,不少是源于抑郁症。他列举了五大原因,也就是五个“无”。(以下五点加粗部分是傅老师的原话)
一、无心:没有内在的自我,没有内在的世界,都是外化的。
人们似乎都在借助外在东西来填充自己,装扮自己,当外在条件不足时,内在就塌陷了。
二、无情:人跟人的感情淡薄了,难得见一面也无法去深化它。
在交通发达的时代里,人们反而更忙了,忙于处理各种事情,与他人的相处反而变得匆忙,浮于表皮,在吃喝玩乐间完成了短暂的交流,却少有深入的对话与陪伴。时间长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有时就不敢深入了,因为怕积压的东西太多了,不知道如何深化,有时用的方法不当,还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
三、无人:跟别人来往的时候没有把别人当人看,把别人当工具了。
与他人的相处,要把他当成有血有肉的人,彼此以“仁”相待,关系才会走久远,而不是想着怎么利用别人作为自己爬上去的工具。
四、无我:把自己也当工具了。对这个“我”已经弄不清楚,我是一个身份角色还是一个真实的自我?
当人把自己当成工具的时候,会失去人应有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无根:总症结在于无根,根就是根源,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
上不在天:就好像一个人,上面跟天好像脱节了,什么祖先啊,我的信仰啊,都放在一边了。
下不在田:跟自然界脱节了
中不在人:在人群社会跟别人也变成陌生人了
从中看出,现代人的处境,特别艰难。
从这段话中引发了共鸣,也道出了当下时代里的一些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这五点原因里,想到在这个处境下,大部分人都有难处与无奈,心里想改变,却又不得不被主流推动着走,所以面对这些处境尽量做到不怨天,不尤人。
最主要的是对照自己看看,看看哪些地方做到了?对于做到的那部分,验证一下是否对内在的成长是有受益的,哪些地方还没有做到,在知道原因,有了方向之后,不妨持续地在这方面下一些功夫。
关于天和人方面,想到了前几天长成哥给了我几张在稻盛和夫资料馆里带回来的有稻盛和夫盖章的卡片。
卡片上面写着四个字:敬天爱人,心里有些触动,正好也对应到了傅老师说的“无根”中的上不在天,中不在人。智者们用自己毕生的实际行动给后人开出了安顿精神各种“良方”,且这些良方有着共通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