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整本书”阅读相遇,碰撞出一个更语文的自己
在整本书阅读日益成为教学热点的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武安初中语文种子阅读班。受到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吴欣歆教授的教诲,和语文教研员郭蓓老师的严格要求,在一轮轮的活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
第一阶段:从教文到教书的碰撞
第一轮:理论学习,思维轰炸。
学习内容:
聆听吴老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与探讨”讲座。
我的收获:
认识到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在个人成长的必要性,了解了整本书阅读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策略建构。
反思与行动:
文的浅薄,书的厚重,需要有兴趣的引领,有策略方法的支持。
这些类似轰炸的知识,让人眼花缭乱,很多名词难以消化,很多策略难以实施。
整理笔记,认真研读初中课标规定的名著,试构思可行性策略的使用,写好读书笔记。
第二阶段:从内容主导到活动主体的碰撞
第二轮:小说开端,活动设计
学习内容:
以《老人与海》《边城》为例,对小说这类体裁的整本书进行活动设计指导。
我的收获: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文体特征和文本特点,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策略方法来进行。
反思与行动:
对这两本书的阅读不够;对小说的要素了解不全面,特别是外国小说的一些鉴赏术语和策略,不能灵活把握;对吴老师的活动设计,仅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能举一反三。
继续研读《老人与海》与《边城》,写好读书笔记,完成吴老师《边城》的作业,做《朝花夕拾》教学设;查找小说鉴赏的不同方法,重建自己的小说鉴赏思维体。
第三轮: 学做教案,试讲名著
学习内容:
观摩王俊娟老师课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常振旭老师课例《傅雷家书》。听吴教授专题讲座《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设计》。
我的收获:
两位老师的课堂形式丰富,活动多样,体现了整本书教学的思想价值,给我以活学活用的启迪。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活动设计的新颖,活动设计的有序性。
明确要从教学价值分析、自学指导方案、课堂教学设计三方面,对教案进行精细化、系统化设计。教学价值的确定要精准深刻,自学指导方案要切实可行,课堂教学设计要低起点高规格。
反思与行动:
教案设计的30%难以确定,学生的难点也是教师的难点。
复习笔记,查找相关资料,做《骆驼祥子》教学设计。
第三阶段:从内容点到生长点的碰撞。
第四轮:教案指导,说课比赛
学习内容:
经历初选后,七份教案脱颖而出,受到了专家的一一点评。极少数符合学生“生长点”的要求。
我的收获:
名著阅读要走向深入化,就应把握作品主题的呈现方式,解决学生在阅读中的盲点,让学生在精神上有所成长。
反思和行动:
要走出机械模仿到真正教学价值的确定,首先教师要深度阅读,调研好学情,做最接地气的活动设计。
阅读《私想鲁迅》《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书册阅读教学现场》等书籍,《夕拾朝花带露折》等课例,重新设计《朝花夕拾》。
第五轮:嫁接课堂,灵活运用
学习内容:
收到了十五份精美的教学设计,看到了种子同伴们展示的精彩的学生阅读的过程性资料;观摩王俊娟老师的课例《昆虫记》,王倩倩老师的课例《简·爱》,常振旭老师的《傅雷家书》,还有我上的《朝花夕拾》,得到专家中肯的点评。
我的收获:
感受到整本书教学可以如此丰富而精彩;听到吴教授的点评“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层级。
反思和行动:
切忌上课随意碎问,要密切关注活动的过程的检测。从演绎思维到归纳思维的碰撞。
对学生继续调研,重新设计教案,做好自己的名著系列教案。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引领,以能力为阶梯,做适合学情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阅读实践中,弥补了我在此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坚定了语文教学的走向。种子正在成长,阳光雨露已经充足,最需要的是深刻的思考,爆发的力量。感谢整本书阅读,让我在被碰撞中升华,在断层处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