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满腔热情的记录一下,有点累,只能记流水账了。这一周,暂别校园,不上课,慢节奏,乐生活;亲近土地,远离喧嚣;品尝果蔬,听闻鸡鸣;看天上云,吹四面风。辗转6个学农站点,全方位认识现代农业、农耕文化、传统民俗。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有诸多收获。
学农的几天,小x也想妈妈了,每天都主动跟妈妈说很多话。热情和妈妈的同事打招呼,表演舞蹈和歌唱,满意把《你笑起来真好看》这首歌唱得熟练不跑调;乖乖学习,快乐完成小作业。每天的视频通话都能给妈妈带来温暖:妈妈,你想吃什么,你回来我们给你做——俨然一个小大人。在通话过程中,全程带动谈话气氛,不断切换交流主题,显得妈妈确实呆傻笨。
学农中很大的收获是跟不同行业的人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久居书斋,不识人间烟火,但我从内心愿意倾听他人的故事,很渴望未来有机会打破目前的生活状态,走进人的心灵世界。当然教师要善于走进孩子的世界,妈妈要贴近儿童的世界,这是义务和责任。
景洪林合作社是一家人承包的,老奶奶77岁了,精神矍铄,给我讲那是他的儿子儿媳。种菜卖不了几个钱,自从廊下镇建立学农基地以后,在种地之外有了新的收入来源。他们自家腌制的咸肉和雪菜作为学生菜饭制作的成分,为菜饭增添了特有的风味。该站点负责的老师在小学里教过艺术,现在退休了,成为了莲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莲湘棒用竹竿做成,配以装饰,八个孔,晃动时铜钱发出响声。莲湘舞蹈热闹风趣,基本动作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它的起源——乞丐文化。在欢快的音乐的伴奏下,同学们热情舞蹈,我被代入了。
青檐版画和最后一天的琮璞文化苑均属于美术创作,一个是木板上作画,一个是陶瓷笔筒上刻画,让艺术变得接地气。学生操作的时候,我在学习,所以最后只是欣赏。最关键是不懂啊,审美的培养起于孩童,要尽力丰富孩子眼中的世界,让她的眼中看到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
农业科普馆里课程设计很不错,老师讲课注重问题引导,让学生搭建灌溉系统,启发产生研究课题,做小实验,比较金山土壤与普通土壤的区别等。展馆墙壁上内容涉及农业污染、育种工作、现代农业与物流等。
印象最深的是爱索特植物园艺公司,比利时外资企业。利用植物组培技术培育凤梨、竹芋、白掌等花卉,远销欧洲国家。组培室里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并不高,大多是初中文化水平,会操作即可。组培幼苗转移到温室里,在酸性泥炭土上(凤梨喜欢的基质)进行培养,中间进过几次移苗,移苗处工作人员都是当地老百姓,他们说这些小苗都是来自果冻(很形象,指的是培养基)。温室里有很多培养架,大片大片的绿油油,生机勃勃,几乎全部自动化电脑控制。水是循环利用的,雨水偏酸性,户外的雨水收集池与暖房内的管道相同,水资源是循环的。
天母果园的桃子是听着音乐长大的,15块一个。营养丰富,符合日本对果蔬的标准。老板娘说他们来自江苏,25岁左右在这里承包了果园,原来家里是养奶牛的。技术工作人员介绍了桃园的布局设施和许多农业知识。吃的背后是选择,吃的健康营养永远是中国老百姓的追求,目前的农业还远远做不到。比如我们的土壤、肥料、增产措施,很多时候是与人的真正需求是背道而驰的。增色剂、膨大剂、甜味剂等的使用让食品距离它的天然味道越来越遥远,承天地之灵泽的农作物变得面目全非,未来农业的走向应该更加关注原汁原味,返璞归真。配置培养基对复合菌种(含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扥)进行扩培,扩培后加入水,浇在堆肥上,覆盖在田间树下。菌种在土壤中产生各种次生代谢物,供给植物一生的养分。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杀害虫如性诱导剂、特殊植物花卉的种植释放出特殊的化学物质让雌雄无法交配,捕杀害虫的灯等。
学农生活马上结束了,我却不愿离开这里。这里时光流淌缓慢,心情放松不压抑。我们离自己的心很近,期待下一次这样的心境,希望这样的安静祥和能自我创造,更渴望能和家人朋友共享。晚安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