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与名人对话:解读庄子的9句名言,让你更懂他

与名人对话:解读庄子的9句名言,让你更懂他

作者: 7d3892857825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18:24 被阅读41次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楚庄王之后。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人)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译文】是书中译文,——之后是我的解析。

1、道无所不在。

【译文】大道无所不在。

—— 中国古代先贤们特喜欢一个字里蕴含一万、一亿、一万亿个字,超级精炼。相比中国哲学家们,西方哲学家就像话痨,系统地演绎推论,话多的同时,理论阐述又全面又深刻,有一整套的思辨过程。

—— 这“道”犹如基本粒子,在任何事物中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

2、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译文】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的这一面。

—— 无、非二字的存在构成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那么,这句话可以这样描述:物有彼,物有是。即,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面,且它们自身的存在都有意义。

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译文】圣人是天地间最大的盗(盗天地之气),所以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停止。

—— 在用词上,“道”和“盗”谐音。“盗”的意义是什么?领悟道!“盗”的越多,对道的领悟越深刻,即对道的认识越深。

—— 圣人(思想者)由于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领悟力都强于一般人,对“道”的认识要比一般人深刻,他们对道的领悟便是“大盗”。只要世界上还存在思想者,“道”就能被深刻地领悟和认识。

—— “道”犹如真理!

4、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译文】大道往往被小小的成功所隐蔽,言论的本意常被浮华的辞藻所掩盖。

—— “道”是本质,“小成”是现象,那么,“道隐于小成”的意思:本质被纷繁的现象淹没。一个人如果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辨能力,那么就会被现象迷惑。

—— “言隐于荣华”是前一句的例子。文章的深意掩藏在辞藻之中,如果不深刻地品读,便领会不到其中的深意。比如,我们看一本名著小说,如果只是被故事情节吸引,没有探究蕴含在故事之中的深意,就读不明白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要阐述那些人生感悟、价值观抑或世界观。

5、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译文】天地是一体的,万物也是一体的。

—— 道家经典名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纵使事物之间存在差异性、对立性,但是从最初的本质上而言,它们都源于“一”,和谐统一。通俗点说,万物都是一家人,血缘亲戚。

6、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译文】天下本没有公认的标准,却各以自己的标准为正确的标准。

—— 有句俗话和译文的意思差不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这句话并没有那么简单。

—— 道家的无君思想,反对天下拥戴一个至上君王(公是),反对“王的话就是王法,成为唯一标准”,提倡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君王(各是其所是)。我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独立思想,而不受制于封建君王认可的统一标准,那样的话,人就有充足的自由权和选择权,就可以自由地选择认同公理,或者,质疑公理,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7、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译文】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因于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

—— 设事物为A,存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A和-A。以+A为出发点,否定+A(是),则衍生出-A(彼);以-A为出发点,否定-A(彼),则衍生出+A(是)。

—— 它们俩同时存在于事物中,像一对相爱相杀、天天对怼的情侣,谁也不服谁,可是谁也离不开谁。它们俩的对立统一过程,就如同情侣的交媾过程,会怀孕,从而孕育“事物”。

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译文】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

—— 任何事物存在互为对立的两个方面:-A,+A,同时,+A是-A的对立面,-A也是+A的对立面。

—— +A是-A的对立面,如果被视为正确的,那么-A就是错误的,这是一种视角上的是非观。换一种相反的视角,-A是+A的对立面,如果被视为正确的,那么,+A则是错误的。通俗点说,同一种观点,可以被认为是错误的,也可以被认为是正确的,这取决于所站的立场。

9、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译文】你认为可以就可以,你认为不可以就不可以。道是修行而成的,事物是人们称谓而形成的。

—— 在人类出现之前,一切都按照自然规律运行,一切都没有被赋予任何意义,一切都显现为最初的本真。在人类出现之后,一切事物都被赋予人定的意义,根据意义赋予不同的称谓。即使把“太阳”称为海洋,或者称为月亮,或者称为哈士奇,最初的本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一如既往。即使把“阳光”视为冷的,它依旧能够使人感到温暖,只不过“冷”的定义有所改变,但是最初的本真仍旧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相关文章

  • 与名人对话:解读庄子的9句名言,让你更懂他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楚庄王之后。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人)人...

  • 读《董仲舒》感悟8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 读《朱熹》感悟10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 读《庄子》感悟 3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 读《论语》感悟2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 读《论衡》感悟9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 读《齐恒公》感悟11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 读《秦始皇》感悟12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 读《乾隆皇帝》感悟20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 读《成吉思汗》感悟17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名人对话:解读庄子的9句名言,让你更懂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kh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