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读《极致产品》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极致等同于完美。这本书不仅让我调整了认知,还让我陷入深思。读这本书时,觉得运用到我的工作中也恰到好处。
01、摸爬滚打
近半年我一直负责园区的环境创设,其实在这之前我完全没有相关经验,所以是现学现卖。第一次负责,凭感觉好看就行,找了很多好看的图片借鉴,看啥啥好看,都想要,结果做出来就是风格不可言喻。
在做的过程中,被同事各种洗脑,不符合领导要求会怎么样?我胆战心惊,生怕领导不满意,害怕挨批。
结果预言成真,第二天就被领导一一否定,大部分都被拆掉重新做。那一刻觉得很受伤,一肚子的委屈。但是还是硬着头皮,听取领导意见一一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摸透了领导的需求,为之后的工作确定了一个方向。
02、勇于尝试
再之后每次环创前都很忐忑,仍然害怕被否定,但是想要领导的需求:大气、有特点、视觉感强,就有了行动的方向。
在第二次环创前,我特地请教了学美术的朋友,然后设定主题、制定方案,提交领导过目,竟然顺利通过。对于工作的展开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的鼎力协作。
一周的时间,在不断的改进中,完成了以“音乐”为主题的环境布置,而且这次很自信的告诉自己,不用再重新做啦,肯定符合领导胃口。不出所料,无意间听到领导和助理的谈话,这次XX环境布置的很好,心里一阵窃喜。
03、突破完美
12月、1月我们是传统文化月,环境创设又是一次大动作,有了之前几次的经验,不再惧怕,但是我又遇到了一个问题,思路多多,但是想象和现实的差距,让我很低沉。
我一个特别追求完美的人,特别注重细节。看到同事呈现出来的环创与自己设想差很多,就开始各种纠结。甚至对于自己负责的部分,迟迟不敢动手。怕做出来的效果太差。
正好赶上共读《极致产品》这本书,读到极致不等于完美,“忘掉完美,拥抱极致”。文中写到:完美对应的是自然无暇,但毫无缺点的产品理论上是并不存在的。瞬间想明白很多。
紧接着各部分环创相继呈现,然后再完美,但是不在追求完美,尽力做到与主题相契合就是完美。
追求完美只会让自己陷入低频率,走不出自我设限,也不会拿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猫叔说:先完成,再完美。只有作品呈现出来,才会产生修改的价值,才能去打磨,才能见证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