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共产主义世界崩溃,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用什么范式来阐释冷战后的世界的世界秩序呢?
库恩写道:一种理论要想被接受为一个范式,必须看上去强于竞争对手,但不必要解释,事实上也从来没有解释所有它可能遇到的事实。社会科学家们试图提出一些世界政治地图或范式。
范式一:一个世界:欢欣而和谐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受到广泛关注,和谐期待得到了普遍的赞同。然而很快就会证明“不会再有战争”始终是一种错觉。回望历史,20世纪的每一场重大冲突结束时都曾流行类似的和谐错觉。第一世界的大战是“结束战争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永久和平结构的开端”。不幸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改变了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走向民主制的趋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真正的全球冷战。因此,一个和谐世界的范式显然极其遥远。
范式二:两个世界:我们和他们
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使人们形成了划分派别的思维模式,富裕的、贫穷的,集团内的,集团外的,和平的、动乱的,东方的、西方的等。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以文化上被划分为西方和东方为例,西方在某种层面上是一个实体,日本、中国、印度、穆斯林、非洲文明在内的东方在宗教、社会结构等方面却鲜有共同之处。
范式三:国家是世界事物中主要的而且是唯一重要的活动者。
冷战后,国家间的关系处于无政府状态,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国家总是不遗余力地扩大自己的实力或者通过抱团取暖结盟来护卫自己安全。在基本层面上,国家主义的范式所做的假设在历史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冷战后国家如何界定自己的利益呢?这种范式显然不能说明冷战前后的全球政治的差别。
范式四:完全的混乱
无政府状态下,时间呈现一片乱像。政府权威崩溃、国家分裂、犯组织增多、核武器大规模扩散等。这种范式提供了了解冷战后全球政治的精确图景,但是并不足以理解精确图景背后的世界。世界可能是混乱的,但并非全然无秩序。
这四个范式都显示了现实主义和简化两个方面各自不同的结合,每一个范式都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一个较为复杂模式将比一个较简单的模式更接近于现实,然而就会为了现实主义而牺牲简化,而且如果走得过远,会导致拒绝所有范式和理论。
因此,我们应该寻求一个开放简化的范式来解释我们的全球政治——文明的范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