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409754/0af461c6d7abd646.jpg)
触及心底的感动和反思才能够真正的颠覆人的思想,我想童喜喜老师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发生了改变,用她的话说是“新生”。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两年前看到陈书记暑假里分享的读书感悟,她对本书的看法引起了我的好奇,是什么样的书能够让陈书记这样的感慨,她说少有作家对教育有如此执着的付出。去执教,为了能有更多的捐赠而写书,为了更好的为教育做贡献而去当老师,走近教育。出于这样的好奇心驱使,我开始读这本书。读了,真的是入迷了,被童喜喜老师而感动。
童喜喜老师在乡村支教的经历让我回想起之前的工作经历。那是有初到乡村,对一切都很陌生、不适应,但是在十年的工作中逐渐被同化,开始敷衍,开始懒散。就像童喜喜老师对某位校长的评价,只能伪笑以对之,这能无奈。当时读到这些我的脸都红了,我们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行为在影响着他们看世界的姿态,我们是何等的重要啊?童喜喜接触了新教育之后,对这样的认识和感触更为深刻。她的言论更加激起我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
惠特曼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并且以或赞叹、或怜悯、或热爱或恐惧的情感感受到了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他的所见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那一天的某些时间,或者在很多年里,甚至延续终生。”我的使命便是引领孩子看见希望,看见美好,在坚持中向前走,能够越过荆棘的丛林之后依然面带微笑,这是我喜欢的孩子们的模样。童喜喜老师说的对,新教育是在挖掘教师的内心,点燃每个人灵魂深处的理想之火,使得教师自动放弃牢骚,着重采取眼瞎所能采取的行动,用点滴行动改变自己、改变身边的小世界,最终从教育困局中突围。这些,我深有感触,在这两年的阅读中我慢慢的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在自我提升中更有底气去引领学生成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有信心,我也会坚定的一直向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