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师懂得把知识划分成适当的模块,并按照恰当的进度提供给学习者,方便学习者理解掌握。”
作为教师,最难的就是辅导学困生。大家普遍认为学困生难以辅导是因为基础太差,而学习就像拾阶而上的过程,我们爬到五楼了,学困生还在二楼,我们该如何把他拉上来?真是令人头痛!
《有效学习》告诉了我们学困生难以学好背后的理论原因:一连串的知识对学困生来说太多了,脑容量不足,使他们感到难以负荷。
我想,大概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短块的承受能力都不一样,这也就说明了大班制教学的局限性。
老师的责任是把知识尽量切成小块,供学生细嚼慢咽,但是有的学生仍然消化不良。
学困的程度越重,他对知识的消化能力越弱,意味着需要老师人为将知识切割的更细。而对于学困生的补差工作,不仅仅是切割今日的功课,还有往期的功课。因此老师需要调整所有知识的教授方法,以便做到对于学困生的因材施教。
另外,只要分心就会对深度学习产生干扰,难以回到之前的状态。所以课堂上老师要把握好节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努力把重要的知识点在最开始的15分钟内讲到位,剩下的时间用以练习巩固。
最后,学习的方法也很重要,数学重逻辑,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点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学应用题,把数学与生活场景紧密相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