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3岁初学《易》——河图洛书

23岁初学《易》——河图洛书

作者: 安粟 | 来源:发表于2023-08-12 11:09 被阅读0次

中华文化的根源是洛水文化,而《易经》的根源便是天垂象的代表:河图洛书。

河图 洛书

河图洛书,一个是在黄河发现的龙马腹部的图像,一个是在洛水发现的龟甲上刻的书纹。在黄河这个象征着稳定的母亲河里面发现造型奇特的龙马,必然使得智者们研究一番,由此达到天垂象的目的。而神龟不在黄河而在洛书,是因为相较于黄河的求稳,洛水更加求变。由二者的发现地便能找到《易经》求变的思想。

从曾仕强先生的“象、数、气、理”四个纬度来分析,皆有异同,蕴含着《易经》的智慧。

河图 洛书

                                象

二者均由黑白点构成,黑点代表偶数,地数,阴数;白点代表奇数,天数,阳数。

象的一致及其内涵的一致性突出原则的不可变。如果这个都会发生变化,那么会给研究者造成混乱。

                                数

河图中奇偶相对,每一组相差五,从一至十,以五居中。

而洛书呢,没有十,只有一到九。但却也能从中得出为什么禹将天下划成九州,这九州就是龟壳上九个数的群聚,乱中有序。十在哪呢?十藏在四面八方,两两相对之和皆为十。而这一现五不现十的情况也突出《易经》的求变,但也有不变。

为什么五一直稳居中央,屹立不倒呢,这就要从气分析而来了。因为气代表天地之间万事万物运行的力量,是有方向的,气到哪里,数就到了哪里。

                                气

气是运行之力,而行亦是。故而五行的概念及分布也由此应运而生。

水要向下流,拥有向下之力,故居北;火向上蔓延,拥有向上之力,故居南;木虽具四周蔓延之势,但需太阳才能生长,故而要在太阳升起的东方;金是由四面八方汇聚一处,西方多雨而生金,故而金居西;土是平行而出的四平八稳的运行之力,故居中。

其实如此我们便能知晓“东西”的来源:东西为什么不叫南北呢?因为南北对应的水火不相容,不能共存。而东西对应的金木可以,而且很多东西都是木制品和金属制品。

在洛书中略有不同,具有两仪生四象之态:阴阳两气分别具有顺时针、逆时针运行的态势。但这恰恰反映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顺行最好,但逆行也没有问题,及时更改就好,提现“无咎”的智慧。

气到哪里,数到哪里,五居中土,代表根,是立身之命脉,也是一直流传下来的经典。所以五不能变。

                                理

二者对比来看,一、三和五未变,这是因为什么呢?

一是阳气、正气是天,不能逆天而为,要顺天理,而且代表水,水是生存的根源,故而不能变;三代表木,日出东方,在此处可以让他不断完成光合作用,生生不息,代表生气,亦不能变。一三的不变提现“逐水草而居”的智慧。而五呢,如上文所说,是根基自然更加不能变。

综上,我们从河图洛书中得到三个重要启示:

1、人一定要变。不会随机应变就会被淘汰,但要把原则抓准,原则不能变。

2、小孩不求变。孩子未能学会经典,不能将其内化悟其中的道,即不能持经达变便很危险,容易偏离,故而不求变。

3、土是根本。要先有立锥之地再慢慢展开,要打好基础再求发展,不然便容易一场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3岁初学《易》——河图洛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sx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