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苦,第一苦便是“生之苦”。
“生之苦”不仅仅是从产道里出生的痛,更是无法选择之苦。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兄弟姐妹,和一大票亲戚。
我们必须承认,母亲在生产的时候也是非常痛的,但这不代表,孩子从你身体里来,他就是你的“东西”,他只是借由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不知道好还是坏的世界。
我是从根本上反对儒家思想的,不可否认,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哲学是非常成功的。
从国家管理者的角度看是方便管理,三纲五常,你不用怀疑,听话就可以了。
不听话就是大逆不道。
有个佛家的笑话,佛教是主张辩论的,而儒教是由不得你辩论的。
佛家僧人就问:“众生平等,何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儒家弟子想了半天,急了一排桌子,“你个大逆不道。”
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做为婴儿的全能守护者,给予孩婴儿生存的可能。
孩子毕竟会长大,在6个月到2岁时,幼儿便进入个体化分离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世界是个单独的个体。
在2-3岁左右,幼儿进入第一个青春期,这个时期开始发展独立人格。
也就是说家长会发现,孩子3岁左右突然会对着干了。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人格也越来越独立,
客体心理学的观点是人有2次出生,
第1次是身体出生,第2次是心理出生。
但更多的父母是在阻止孩子的第2次出生。
作为曾今的孩子的上帝,父母开始显现出各种不安,怎么孩子不听话了。
对于孩子的“不乖”,有的是口头禁止,有的则是体罚,还有一些其他方式的惩罚,比如经济制裁。
就说逼婚这事,其实不只逼婚,还有工作等等各方面都要求,只是婚姻这事实在矛盾太大。
如果你听父母的话,选个父母认为合适的人,那父母的失控感就会弱一点。
放心吧,这种失控感会持续到离开人世那一刻。
接下来就会逼生孩子啊,还有夫妻之间的各种问题,父母都爱参合一脚。
总之,这种权利的丧失,这种内心的匮乏和不安,才是“逼”的深层原因。
父母嘴上说,“孩儿啊,爸爸妈妈是担心你啊”,其实真正的不安是你没有进入他们的可控范围。
你没有按套路出牌。
坦白讲,我有时也会对别人说,你该怎么样怎么样,你不这样做一定会吃亏的。
我会觉察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说,是怕他吃亏吗?
怕吃亏有一点这个原因,但更多的是证明我是对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饭还多,你不这么做,令我感到不安,我也没有被尊重。
每当我的预言实现的时候,我还会有一丝得意,看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别人替你做出的选择,如果结果还不错,那还皆大欢喜,如果结果不好,谁来承担后果?还不是你自己么。而那个人只是动动嘴而已,没有任何风险。
我有个朋友,母亲大人逼婚,她就从了,但很快就离了,她认为这样是给母亲一个教训,让她付出代价。
你有没有发现,每次离家很久,家里就这也想,那也想,说孩子快点回来吧。
你也发朋友圈说啊好想家啊!但回到家待不了几天,就各种矛盾,各种看不惯。
因为人在做判断的时候,多数都是情绪化的。
逼婚也是这样的,因为老人们几乎都没什么有意义的事做,早几十年就已经不学习了,空虚,严重的空虚,而正好逼婚是个出口,就以为结婚了就能心安了。
其实结了婚以后发现还是空虚,就再想点其他的事,那正好再生个孩子吧,给我带带孩子玩。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是让他能够人格独立。
动物在抚养孩子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把孩子赶出去。
但中国人不是,中国人的思想是永远都是父母罩着孩子。
我就不爱这么说,我会说,我在我父母面前永远是个儿子,但我不是孩子。
很多人有了成年人的身体,可还是个孩子的人格,你说他的婚姻、工作能不出问题?
这个后果谁来承担,父母吗?不会的,父母自己也没长大,他们根本不会承担,而且也承担不着,毕竟日子不是他们在过,所以他们是几乎零风险的。
反过来想想,是不是全是父母的错呢?
到了被逼婚的年龄,也应该算是个成年人了吧。
对于父母的逼婚就完全没有能力反抗,因为你压根就不想承担成年人的风险,如果婚姻不幸,你还可以说我是被逼的,这样就推脱了自己的责任。
不要装了,你内心就是这么想的。
我在北京的时候,看过《2013年北京婚姻白皮书》,据统计,95%的离婚是有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参与。
这里面有两个信息,一是父母等人过多参与是离婚的一个原因,二是竟然有这么多人不能为自己的婚姻做主,还要到别人插手的地步。
人很有意思,一方面追求人格独立,一方面又想做个宝宝。
像武志红老师的新书《巨婴国》里描述的一样,一群不到3岁心智的成年人。
真正该长大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