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3P故事工作流,试着拆解两个案例。以下是案例一。
一、故事概要:
l故事标题:《不一样又怎样》
l故事链接:《不一样又怎样》
二、写出故事目的:Purpose
故事主角是一名同性恋者的母亲,她的儿子因为“娘娘腔”而被校园欺凌至死,她为了拯救更多这样的孩子,积极参与同性恋平权运动,希望告诉所有LGBTQ人士:人人生而平等,要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
三、写出故事主角:People
1.Uniqueness(独特性):
主角有一个行为偏女性化的儿子,但她经过心理医生开导,接受了儿子的特点。
细节证明:
(1)儿子的班主任告诉这位母亲,她的儿子“喜欢女生做的事”;



(2)主角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被告知儿子“非常正常”。


2.Desire(欲望):
主角希望帮助更多同性恋少年不再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被欺凌,而是希望能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权利。
细节证明:
(1)不放弃起诉致孩子死亡的学校;

六年上诉
(2)参加同志游行。

3.Complexity(复杂性):
主角的儿子从小表现出所谓“娘”的特征,她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告诉她:“你儿子非常正常。”于是她接受了儿子的行为特征,但儿子却在学校因为“娘娘腔”而被欺凌致死。更过分的是,学校竟然悄悄抹去痕迹,推脱责任。主角在万分悲痛的情况下一边坚持上诉,一边积极参与同性恋平权运动,希望能拯救更多的孩子,鼓励他们勇敢追求权利。
细节证明:
(1)主角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被告知儿子“非常正常”;


(2)儿子在学校被欺凌致死,学校推脱责任。








四、写出故事情节:Plot
1.Hook:主角的儿子行为像女孩子,被老师建议带去看心理医生;




2.Ask:儿子死后,法院判学校无罪;






3.Acceptance:主角不服,坚决上诉;

4.Hurdles:上诉的过程十分困难,学校抹去了血迹,儿子的尸体还要被解剖;



5.Answer:主角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救助更多像自己儿子一样的孩子,于是积极参加同性恋平权运动;














6.Jab:主角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诉同性恋者,人生而平等,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