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打算买给侄女儿的,自从周六我问侄女“写完作业了没?”侄女说“明天写”。我就勃然大怒,对身边的母亲说“以后啥也不给她俩买”,说归说,但是觉得得做点什么有时候我分析,其实侄女并不笨,但是就是没人约束,没有形成好的习惯,小时候吃完早饭,奶奶就会铺上报纸让我写作业,以至于后来我能够习惯性的在假期开始完成作业,父亲和母亲也是一个白脸一个红脸,配合的特别好,而哥哥是一个心软的跟棉花似的人,对侄女就是溺爱,嫂嫂又是一个爱叨叨的人,侄女又有点厌烦,所以我总是很担心。我将此书读完两遍发现不仅可以给侄女提出好的建议,甚至觉得自己也受益匪浅。
《学会学习》一书作者斋藤先生回忆自己的过去说“在不得不复读的时候,我内心受到巨大冲击,我的自以为是轰然倒塌。我痛彻地认识到自己迄今为止的学习态度是有问题的,于是我开始拼命的学习。”斋藤先生坦白承认自己也曾经自以为是,何况我们这种“笨”学生呢?
《学会学习》一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掌握自己独特的学习法,人生就会充满无限可能”主要是讲述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方法,告诉读者要学会学习是需要心理准备和学习技巧的。第二部分“确立了原创学习法”的伟人主要讲述了16位名人是如何学习的。相比有些作者絮絮叨叨的讲述某种学习方法,我很喜欢这种简单明了,可以让读者自我甄选的写法。第三部分“立竿见影斋藤式速效学习法”主要介绍了几种更像是非正常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是不是那么按部就班,更适合长时间学习的人去实践。
接下来,我将分两部分分享阅读此书的受益之处。
一、针对“小侄女”这种笨孩子,应该积极引导。
1、在“你为何学不好英语”一文中,作者讲述了一个托业考了九百分的同学的学习方法“他只是做了真题,做了笔记,最后坚持反复练习而已。”读大学的时候我有位张姓老乡四级考了94,六级考了96,我曾问他有什么复习方法呢?他回答和这篇文章里的“同学”一样“做真题”。所以在我们引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不是给她们买一堆黄冈,名师之类的练习册,而是重点让他们练习基础题,复习真题。
2、“什么是适合你的学习方法”一文中,作者列举了“A或B的学习方法,看看哪种更适合自己”。其实,除了A、B学习方法外,可能还存在C方法,我们不能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告知其必须选择哪种学习方法,而是需要观察或者与孩子协商,确定一种更适合孩子的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054741/0a784c9fbf734dfb.jpg)
3、“所有的考试经验都是你的财富”一文提到了“进步轨迹”一说法。我有些同学平日里狠下功夫,就是考试的时候成绩不理想,我想应该是压力太大,所以对待孩子,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帮他们总结考试经验,带领他们沿着轨迹前进。
4、“吉田松阴的相互学习法”一文中提到“立志是一切的出发点。其次是择友而交,贯彻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是阅读书籍,思考,学习古今圣贤的教导”。这句话让我认识道如果能够有个讨论小组,一起学习,阅读,可能对孩子更有利。
5、“爱因斯坦的张弛有度学习法”爱因斯坦通过音乐调节工作强度,让身心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村上春树的体能强化法”提及村上春树通过跑马拉松让身体的良好状态持续到明天。这两篇异曲同工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培养出适合孩子的兴趣,而不能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针对“我”这种时间,精力有限的社会人员,应该慢慢实践。
1,“失败的法语口语班”一文让我想起曾经自己的一个计划,读大学的时候我在笔记本上写如果自学日语能考过N2,我就奖励自己一次日本自由行,在这么大的奖励下,我并没有能够坚持自学,现在还是五十音图的水平,看完这篇文章,才明白除了搞清楚为何去学,其实把握学习节奏,如何去学更为关键。
2,“学会取舍”一文更针对的是我这种已经工作,精力,时间都有限的人,在八小时之外,明确做什么,不做什么。
3,德鲁克的学习方法很适合“懒癌症”晚期,用三个月,三年为期限,严格遵守行动计划,不断充实自己。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告知一些想要继续学习的读者“要保证自己能在一天的某个时段中,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学习”。涩泽荣一的古典学习法提到了现在的人都是空虚的,缺少精神支柱,尤其是工作之后的我们,更是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止一点半点,因此学习古典,让自己更精神一些不是更好吗?
通过阅读以及梳理,内心收获不少。我知道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心得自然不同,本文只是我对《学会学习》一书的感悟,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