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城市”、“北上广”已经成为毕业生努力奋斗、拼搏的标配,我们借着“热血”、“年轻”的由头,一出学校,便投向了大城市的怀抱,却还来不及思考,思考这样做是否必要,思考这样子是否能将想要的得到。
很多人说:“趁着年轻,我们多去闯闯,多去见识见识,大不了再到小城市,如果现在不去,将来会后悔的。”
那你又可以保证,你去了不会后悔吗?
1.想要去大城市,你有多了解大城市呢?
我曾建议朋友在大学的时候一定要去一次北京,
你要试着去一次中关村,哪里你真的可以感觉到现代感和科技感,你会感觉到自己是多么小;
你要试着挤一次早高峰,体会一下双脚离地,整个人是被人流飘进去的感觉;
你要试着骑着共享单车从市中心向城外骑,你会发现他们风格的变化会非常大,并不是北京的所有都那么繁华,在更多的地方,它也很普通。
其实,在北京生活的人,大部分何尝又不是在市中心内工作,在五环外生活呢?
你了解大城市吗?你知道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吗?你了解大城市的工作密度吗?你了解大城市的生活习惯吗?你甚至了解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和占地面积吗?
如果我们只是带着一腔孤勇,说着“我会努力,我能吃苦。”扪心自问,这又真的足够吗?
2019年12月14日,《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显示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规模不断下降,2015年为822.6万人,2016年为807.5万人、2017年为794.3万人,2018年为764.6万人,已经三年连续下降。201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是2154.2万人
明明走进北京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外来人口却在减少呢?
是因为每年都有更多的人离开。
太多人只是带着一腔豪情,一股奋勇而来,但他们终将真正面对这个城市,这个陌生但又充满魔力的城市,当他们了解到较之家乡高一些的物价,较之理想重一些的房租,当他们看到了那一层孤勇和激情背后的现实,更多的他们选择了逃离,
逃离没有错,这就像是我们要去做一个实验,当我们发现理论错误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可以放弃了,用多出来的精力去做些别的,而不是执着于做实验的动作,忽略了事前的分析。
实验室中最出色的研究人员从来不是忙来忙去,浪费材料的人,而是细心分析,精细操作的人。
我的朋友从北京回去之后给我打了个电话:“太恐怖了,真的太恐怖了,我想过大城市的节奏会很快,只是没想到那么快,那么多人都在等地铁,那个时间人群乌泱乌泱的,人好多......”
他说了好多,好像有很多话好说,可大致上就是,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以后是不会去北京的。
当你真正见识到它,真正了解它之后,我们才能做出真正对自己负责任的决定。
2.想要去大城市,你喜欢大城市吗?
老王在北京生活十年了,他对我说:“我在面试的时候很少会考虑没有在北京生活过的人。”
“北京是一个有独特文化的,一个符号化的大城市”
“来北京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聪明’,但这种聪明会在这里催生很多烦恼,很多顾虑,他会去想,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城市。”
“如果你在北京待久了,你可能只需要对公司对工作有认同感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不是,你还需要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这是别人给不了的。”
而这,只有你自己的内心才能决定。
你有没有想过,来到这个城市,你真的喜欢这个城市吗?
很多人只是因为它具有挑战性,和充满着机遇而选择它,可我们仔细想一想,挑战性和机遇,哪里有没有呢?
有的人在小城市风生水起,有的人在大城市碌碌无为,有些成就,其实与环境关系不大,它和你自身关系才大;
有的人在小城市欢声笑语,有的人在大城市哀声哉道,有些心态,其实与环境关系不大,它和你自身关系才大;
有的人在小城市安稳一生,有的人在大城市拼搏半世,有些选择,其实与环境关系不大,它和你喜不喜欢关系才大。
当你足够喜欢这里,你会发现,他的一切都是可爱的,你会从心里愿意留下来,将它当做自己的归宿,而不是将自己当做过客。
3.想要去大城市,你有多了解你自己呢?
知名作家吕辉在签售会上被问到:“我是一个毕业生,我不知道是应该选择考公务员或在家乡选择一个平凡的工作,还是去大城市拼搏努力,尝试一下。”
她说:“如果是在以前,我会告诉你,去大城市吧,不管结果的好坏,这都是你的收获,但现在不是了。”
你去大城市,你有想过你会在大城市多少年吗?你会想要一直留在大城市吗?
你可能说你想要留下来,可是,我们太多人都太平凡了,而大城市的很多东西标准又太高了,
我们每个人在大城市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房价的上升速度也很高,
我们想要留下来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自己努力的速度,工资的增长速度追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时,我们真的会质疑,会质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值得,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和初心。
对于自身的质疑是很致命的,而当我们发现我们要回到家乡的时候,我们回头看到,自己的人脉,资源大部分全部留在了大城市,我们回去之后有些东西又要从头再来。
“当你面对这样的困难,你依然能告诉自己,我能接受,我可以面对,那你就值得去。”吕辉这样说。
那你有想过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自己吗?你又真的想过自己可能面对的境遇吗?
问问自己,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再去不迟。
无论你选择哪里,都愿你的眼里,多年以后,依然有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