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吃了一个瓜,只要上网,总避不开各种热闹,大体是一网络达人说到某媒体出版集团的某杂志里面的文章存在一些问题,然后就被发律师函,要求连续道歉一个周,然后达人扒了更多槽点多的文章出来,讲了文章并道歉,一下子事情热起来了
到第四天,媒体集团就有点虚了,通过一些手法,让视频下架了,达人的视频号被禁言十五天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提到了故事的主角之一《读者》杂志,并将其和《意林》峰青少年读物誉为“新四大名著”
说到这些家伙,突然唤醒了快丢在垃圾堆里面的记忆,高中时,学校门口有一些亭子,三个平方不到,里面放满了各类杂志,其中就有《读者》《意林》《青年文摘》…那时候,最出名的作者叫“佚名”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94397/c35307822bef0d4c.png)
时不时,我会把省下的生活费拿来买最最新的一期杂志,唯一还有印象的好像是讲《泰坦尼克号》女主角保持美丽和身材的
吃到的瓜是,小日子马桶水可以直接拿来饮用,这是很多人的记忆,也就是“新四大名著”的功劳,德国弄的青岛排水系统如何如何先进(这我也信了很长一段时间),有犹T人会在书上抹蜂蜜,告诉孩子书是好的,培养热爱读书的孩子,唯有智慧可以常伴吾身,…还有前几年火了的一篇文,高铁两百到三百的时速破坏了回家的“仪式感”,你看那边只有一百多时速
好些故事被扒出来实锤了,编这些故事的,有些已经退休了,或者年过半百了,身居高位了,有些大体还不到“耳顺之年”,所以有了这么多热闹可以看
其实前辈们多少都有遇到这类问题,河殇,垮掉的八零年代,毒教材,还有西吹…
这些东西在时间的锤炼下,露出了它本来的模样,很多时候他们也没错,人是环境的产物嘛,有一部分涉及到利益的又有一些不一样,譬如媒体吹马桶的,前几年还有很多抢购马桶的,现在呢
无知的时候都会经历被“欺负”,而当知道得多一些后,就有机会还回去了
本质上,还是年轻人长大了,那么和长辈就有了矛盾,有了热闹,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接过长辈的火把,开始跑向自己的赛道
前段时间在看一些制度,经验,发现一直会有这样的循环,前辈们遗留的问题,年轻一代要着手解决,然后再解决当下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做不到布局琢磨超过五到十年的事儿
只能通过“后视镜”方法来吸取经验教训
有那么一瞬间,生出了一个想法,很多时候,当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到哪里,想要做什么,可以看看同龄人都在干什么,迷茫的时候追随他们的脚步,清醒的时候追寻自己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