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黄永玉。
沈从文说:“黄永玉这个人很聪明,画画、写文章靠的是自学,他的风格很独特,变化很大。”
白岩松说:“我这辈子的目标,就是老了能成为像黄永玉一样好玩的老头。”
那么,“老顽童”黄永玉到底有多有趣呢?
在《活得有趣,才不会老去:黄永玉传》一书中,作者刘一友作为黄永玉的同乡好友,他站在同乡好友、亲密朋友,以及老街坊的视角,讲述了与黄永玉多年往来间的乐文趣事。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既幽默又通达的黄永玉。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85573/77e0690e5d5376a5.jpg)
01独特个性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清末明初,凤凰县当地就办过美术专科学校(这在当时,全国这样的学校只有几所),再加上当地特异的地域文化——两千余年前的楚文化,造就了——凤凰出文人(主要指艺术家)这一独特现象。
黄永玉作为湖南凤凰县人,从小就深受地方楚文化的熏陶,让他走上了艺术家之路。
作为一个画家,在艺术技巧方面,他认为一个画家要有许多技巧,要视野开阔。他说:“我画画绝不停留在原地不动,不像一些外国画家,总爱把自己固定在一个风格上。我也不泥古,仿什么‘八大’,但我尊重传统技法和理论。”“有人说要固定自己的风格。我从来不固定自己什么风格,什么都试试,都吸取。”还说:“我永远不停地在探索和产生新的形式。”
哪怕八十岁了,他也还在兴致勃勃地创新,他不屑名利,不在乎什么“门派”,他只想创造美,让“观众快乐,画家快乐”。最重要的是,他想要笔下的每一笔都姓黄。
另外,他还常回家乡不定期开短训班,既不收学费,对个别有实际困难的还提供食宿。教学方式为不上课、不布置作业、不考试,更不用写作业,全凭各自兴趣。在东张西望、东拉西扯中自由选修,勤者无表扬,懒者无批评,不想学就拉倒。图的就是一快乐。
这就是黄永玉,一个不被世俗的框架所束缚、不被名利所左右,怎么舒服怎么来,做一个真正有个性的快乐的人。
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02幽默通达
对于幽默,黄永玉说:“一个人要有幽默感才能自省,只有官僚主义才最怕幽默。”
在一篇《笑话散论》中,他说:“讲笑话要十分讲究‘语言巧妙的间架和节奏’。”还说“正常状态失去平衡便成了幽默”。
黄永玉虽然历经磨难,但作为凤凰人讲正义、讲正气的性情却依旧不改,遇上不能讲的他忍不住要讲,遇上不能骂的也常忍不住要骂,加上他的幽默感,常常让那些自高自大惯了又十分敏感的人以为是说了自己,哭笑不得,认账不得,更发作不得,只能闷不作声,恨得牙痒痒。
还有一次他在河边写生,遇到一个同乡。同乡认为画不错,想要买画。虽然黄永玉出的价格连买纸张的费用都不到,但是同乡还是嫌贵,说:“两块钱我可以买一斤猪肉了”。最后,这笔生意也就没有谈成。事后,他说:“真危险,如果那人肯出两块钱,说话算数,这画就得给他了,那我一上午的功夫就泡汤了。幸好没成,还倒赚了一声不错,实在是令人高兴。”
你看这就是幽默的黄永玉,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幽默化解,让自己开心。
03无私奉献
为了让故乡的“脏乱差”焕然一新,黄永玉为故乡做了一个专题新闻纪录片——《画乡》。
当大家看到了凤凰的景致,认定了作为“画乡”的凤凰是孕育大画家的风水宝地时,吸引全国各地人前来写生、摄影或选拍外景。
就这样一座寂静了多年的小小凤凰城,因为《画乡》的宣传,当地的生意日渐红火了起来。
而且,在《画乡》首映十余年后,当地向国务院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这就是热爱故乡的黄永玉,带领着几个年轻艺术家为家乡所做的一项影响极大的贡献。
写在最后: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用在黄永玉先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从黄永玉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生活给我们的是苦还是甜,只要我们热爱生活,不被外界的事情扰乱我们的心智,坚持做自己,快乐也就会跟随而来。
现如今,黄永玉先生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他的为人、他对生活的态度、他有趣的人生,都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时刻鼓励着我们勇往前行。
想要生活不那么烦闷吗?想要过得更开心快乐一点吗?想要做真正的自己吗?那这本《活得有趣,才不会老去:黄永玉传》就一定不要错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