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的“驴友”们

作者: 清水常天 | 来源:发表于2018-03-16 14:50 被阅读4次

    自古国人爱旅行,古人们也常想出去走走,看一看世间的繁华,今日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骨灰级”驴友!

    史上最早“国家级”驴友——周穆王

    周穆王,即姬满,姬姓,名满,昭王之子,周朝第五代天子。

    其中流传于后世的《穆天子传》,记载着他爱好“旅游”的传奇故事。

    周穆王曾驾八骏西巡天下之事,行程三万五千里,会见西王母

    其周游路线为宗周北渡黄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门,抵包头,过贺兰山,经祁连山,走天山北路至西王母之邦(乌鲁木齐);又北行一千九百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旷原”,即哈萨克斯坦;回国时走天山南路。

    西巡之后,又有两次向东的旅游经历。沿途与各民族频繁往来赠答,如:珠泽人“献白玉石……食马三百,牛羊二千”,穆天子赐“黄金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工布之四”等,彼此交换着“纪念品”。

    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活动。周穆王堪称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

    “帝王巡游型”驴友——秦始皇

    秦始皇的巡游不同于周穆王充满神话色彩的旅游,他出游是“以示强, 威服海内”,政治目的更为强烈,但这也开创了旅游、安邦兼顾的一种帝王“巡游”的旅行模式。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在嬴政称帝10年间, 曾有过5次巡游活动, 并为方便外出巡游, 嬴政在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即大搞交通建设, 在国内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驰道”, 大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嬴政的巡游, 几乎遍及当时的整个中国。如始皇三十七年 (公元前210年) 的“东巡”, 实为镇东南的“天子气”。嬴政进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远行, 并死于这次旅途中。

    这之后, 嬴政开创的巡游模式几乎成为一种制度, 历朝皇帝都曾身体力行

    如汉武帝刘彻, 在当皇帝的50余年内, 外出巡游多达30次, 仅“游泰山”就有7次之多。隋炀帝杨广更是热衷巡游, 他“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 为了旅行和漕运方便, 还开凿了水上交通动脉“京杭大运河”。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一个酷爱出游的人, 在位时曾“六下江南”, 从北京乘船, 沿大运河游遍南方。

    “外交型”驴友——张骞

    在中国古代,帝王为与周围邻居交好,常常会派使臣出使各地。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

    今儿先说一说早一点的张骞。

    张骞曾受命于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走访沿途各国,从此开拓出闻名于世的陆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的交流。

    他当时出行线路:长安出发,穿过甘肃的河西走廊,到天山山麓,经流沙,越葱岭,到达今日的亚欧交界,进入罗马境内。

    当时张骞出使西域,本是带了一百多名小伙伴,还请了位自愿“归顺”的胡人,作为向导兼翻译,组团结伴一起出行。不料中途被匈奴劫持,张骞在此逗留十年之久,后才逃脱出来,完成使命。

    两次出使西域,除了促进文化交流外,还主要为我们带来了西域的石榴、苜蓿、胡桃(核桃)、蚕豆、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十几种农作物,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文艺青年型”驴友——李白

    “读万卷,行万里路”,堪比今日金句“我想要诗与远方”,激励着古时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小青年,出门远游,增长见识。

    其中诗仙李白为这些文艺青年的一代楷模。

    李白二十岁就游遍巴蜀名山胜水。二十五岁离蜀,开始了长达十七年的漫游生涯。四十二岁曾短暂入京,后又再次出走,开始第二次十年的漫游。

    李白足迹遍布半个盛唐,诗歌便是他的旅行日记。

    比如,

    到过金陵,

    便留下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走到天山

    来首《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

    当然大师的境界,常人难及。

    “佛系”驴友——唐玄奘

    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就是《西游记》中唐僧原型。

    贞观三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基本线路:

    长安出发——偷渡玉门关——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印度。足迹遍及天竺110个小国,在印度旅居十三年后返回长安。

    “学术”驴友——司马迁

    《史记·自序》中说:“二十而南游江淮, 上会稽, 探禹穴, 窥九嶷……”

    司马迁游历的路线图大致是: 

    从都城长安出发, 出武关 (今陕西商县境内) , 经河南南阳, 在南郡 (今湖北江陵) 渡长江, 到达当时长沙国的汨罗江, 凭吊诗人屈原后, 溯湘江而上, 考察了传说中舜帝南巡时去世并安葬的九嶷山。

    之后, 司马迁东行。渡江北上, 到达苏北的淮阴, 访问了汉朝开国功臣韩信的故里和封侯之地;再过淮河, 抵达山东曲阜, 拜谒孔庙、孔墓……项羽、刘邦这些名人故居;最后到大梁 (今河南开封) , 从这里直接返回长安。

    司马迁的旅途漫漫, 历时数年, 成了古代中国“学术游”的典范。

    此后, “慨然欲遍历九州, 览其山川形势, 访遗佚, 博采轶事, 以广闻见, 而质证其所学”, 成了古代文人的传统。

    “商务型”驴友——吕不韦

    一边做着生意,一边体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就像今日小编常常羡慕可以一边出差一边游玩的那些人。

    这项商务旅游活动发起也很早,在周末商初就有史书记载此项活动。

    比如战国时期的吕不韦,长途跋涉到赵国经商拓展业务,顺便认识了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出资资助子楚,并借此打入政坛,由商入政。

    “周边游型”驴友——普通众人

    因为古代交通十分不便利,旅游业也并不十分发达,因此周边游的群体正是我们普通百姓。

    所谓的旅游旺季,就是“逢年过节”时。

    比如,春节庙会、元宵灯市、清明踏青、端午竞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

    每逢佳节,举国欢庆,人们都会走出家门,一家老小相携出游。

    宋后,这种民间出游,更是愈加繁盛。至明清,商品经济繁荣,有钱人家,在平日也会出门郊游,夏日便租一游船,在水上吃喝游玩。

    古人也十分中意春天,除清明踏青外,还会常常在花开时节结伴出门去赏花。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古时的“旅游旺季”,也是著名景点“”人山人海,不亚于今日。

    注:本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类型及其特征》

    《中国古代研究综述》

    常天书院

    常天书院秉承着“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终以赤子之心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艺术价值,并让学员们发掘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著名的“驴友”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zl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