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周树人

作者: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 来源:发表于2018-12-10 09:17 被阅读0次

16汉本1 2016401051 杨胜宇

前些日子,着迷于观看芥川龙之介的著作,发现他对中国文化极为推崇,尤其爱庄子,他的文章是分别的用了尾生抱柱与庄周化蝶,看起来妙之又玄,使我渐渐有了重新遍揽中国古文学的想法。毕竟这么久,惯看了日本战后文学、沙俄末期文学与美国上世纪黄金二十年时代文学,唐突的从外国人那里听说中国文化,而且竟还觉有新意,几乎像是忘记自己也曾有的过去,实在是要不得。我于是在图书馆流连了几天,浏览中国古文学,渐发现了一个我原不曾知的秘密。

大约在图书馆四楼,从电梯出来,朝右走,入门第七八排处的一片书架,有个专门的编号群,叫做鲁迅文学研究资料。遥远一看,堂皇有数百本书,专门是研究鲁迅所得的材料与论文书刊。

这样来说罢,诸如李白苏轼这类诗仙词圣,也仅有聊了几人研究出书,其他的更不用提,运气好兴许还有人写个纪念文,运气不好,恐怖连自己的笔墨也难以下传。

这就是鲁迅在中国文化及文学史上的地位显现。

鲁迅是清末年间生人,在祖父辈时,家族也曾经显赫,后因祖父贿赂科举考官一案,家族渐渐衰败,他的父亲常年生病,此病又散尽了家财,周家便成了寻常人家。

鲁迅远远的看起来,倒与曹雪芹的生活环境有几分相似,也是先过了几天阔日子,才中落为贫苦人家,不知道这里面是否有什么相同的道理。只似乎在冷暖的极端交替下,幼年时的鲁迅看见了同龄人不可面见的景象,有一种超脱凡俗的别样感触,像遥远的难以预知的命运约定,正巧选择鲁迅来继承。

鲁迅读书时,按成绩来算,倒可以排在不学无术之流,学目是科科难以合格,前后也是屡次辗转学校,后来蒙了清庭留学特派名额,乘船东渡日本,在仙台一所医学院进修,是学了解剖。从此鲁迅被打上了染有日本色彩的深厚烙印。

鲁迅学于日本国时,正当是日俄战争时期。为了拉中国下水,以图在沙俄战争中有一个任劳任怨的打手,当时日本盛行“日本国救中国,以振大东亚光荣”的思想,有广大一批“日本国奔走中国社会革命改革家”,表象即为康有为与孙中山流亡日本,受日本政府保护与金钱济助。孙中山在革命前期,盟中会员更大多是日本人。这让鲁迅误以为日本人是友好的,在《藤野先生》中,他写日本国民对中国人的歧视,但归国后,他又不留余力的查找中国国民的所谓劣根性,在一番比配后,他恐怕自己暗自的也承认了日本人的较比国人素质高的认知。

正因如此,鲁迅在国内并没有什么许多朋友,郁达夫应该算一个,但是植于酒肉,其他的多是得罪完了。他身边唯一一个,直到他死,还帮他准备后事的人,叫内山完造,他的一个日本朋友。

在日本留学期间,是鲁迅的黄金时代,他整日可以旅游,到处游玩,而且身上的钱几乎到了用不完的地步,在吃喝玩乐之外,他居然还有余钱供自己的弟弟来日留学。而早年时他在医学院里震撼于近乎神迹的西方医学,到了肺积水晚期,他点名要东渡日本治疗,这是他青年时代所受的影响的最后一次表现。

鲁迅归国后,并没有首先就写作了,而是在民国教育部干事,这时他虽没有直接加入国民党,但他经历过日本资本主义后,对中国资本主义化是满怀期望的,可以暂定性为革命党编外人士鲁迅。

革命党编外人士鲁迅虽然日后将民国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此时却颇有党国人士的派头,他做完公务后,无所事事,就下榻到绍兴会馆,刻古碑,以打发时间。

一个叫做钱玄同的人,是鲁迅的老乡及昔日同窗,他刚和别人联合办报,大概是找不到枪手写文章,不知怎么的,偏偏想到了鲁迅。他便找到鲁迅说:“不如你来写点什么吧?”鲁迅玄之又玄的答到:“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钱玄同曾经多次和鲁迅讨论辩驳,倒也听得懂这种莫名其妙的话,于是他说:“既然有几个人的醒转,你绝不能说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鲁迅苦思良久,于是点头应诺,答应了写文章的事情。

鲁迅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一本小说,叫做《狂人日记》,是沙皇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作品,他看完这本小说后,竟久久难以忘怀,于是在第一次创作中,他当机立断的借用了这本书的名字与形式,写出了中国版《狂人日记》,发表在陈独秀办的《新青年》上,从此便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发不可收拾。

鲁迅火了,一夜之间,民国文艺圈的人都知道文坛里出现了鲁迅这么一个人物。鲁迅于是趁热打铁,又连续发表了十几篇文章,竟成了文坛的领袖人物。

领袖人物自然要有领袖的派头,鲁迅的派头就是我倘若看你不顺眼,我定要在报刊上点一点你的名字。

比如一个叫废名的,曾经与鲁迅有极好的交情,但也被鲁迅点名批评:“可惜的是大约作者过于珍惜他有限的‘哀愁’,不久就更加不欲像先前一般的闪露,于是从率直的读者看来,就只见其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了。”

鲁迅的名士派头越发的大起来,他先是骂徐志摩是流氓,又暗指郭沫若是狗,与钱玄同也有“我不认识他”的经典名句,在酒楼上因稿费问题差点和林语堂脱下鞋底板对打,身边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部都被得罪光了。

当时有个归国博士,叫陈源的,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但一回国就遇见鲁迅,与之爆发骂战,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他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鲁迅在登顶中国文化巅峰的路上步履不停,他越来越明白了权势和地位的重要性,他年少时目见的家族荣耀,在他心中颇有光明,他常常回味着祖父在世的风光,那是一抹彩虹样的色彩,背负于他身上光复的使命,他孜孜不倦的向列代祖宗垂问着:权力光复与国民哪个更加重要?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洗礼下,他明白了,大丈夫在面对权力光复和国民选择中,应该两样都要,这是中国人惯称的大义。

鲁迅原是党国人士,后来看不惯党国的做派,在四一二政变后,将国民与党国捆绑在一块,一齐都见了报,还常常成为天字号头条。鲁迅霎时间成了党国的眼中钉子,掌中倒刺,党国的口舌也对其口诛笔伐。虽然鲁迅在国家文坛上出尽了风头,但毕竟是在枪口上讨活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毕竟自古下场颇惨的除了墙头草,便就是反骨仔,鲁迅这个国民党叛徒——虽立场有些许模糊,他却是领着国民党的薪水。在经历出门赴宴不带钥匙,遇见抓人跳窗而逃后,他也是心有戚戚的。

但这时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便于一九三零年,摇身一变,坐上了中国共产党志士领导的“左联”的头把交椅。本就不太平的中国文坛瞬间风起云涌,一大批丧家的资本主义的走狗和鲁迅在报纸上展开了激烈的骂战,连老实人废名都撰文上报说“左联”属于“文人谋功”的表现。

鲁迅在“左联”中是不可一世的意气风发。他备受“左联”中各路人士的尊重,其中郭沫若同志也是冰释前嫌,对鲁迅歌功颂德。鲁迅在这个时间段里牢牢的抓住了中国历史的命脉,他被授了几乎永久的鲁迅先生尊号,他的前途从此一往无前。

但他的时间不多了,和人打了大半辈子的嘴仗,他却渐渐显得疲倦起来。据说在中国要成为圣人,则得立功,立德,立言。立功,他已是组织最高级的文人学士,立德,虽然他将国民和社会骂得外国人拍案叫绝,但国民仍认为他是好的朋友,把他当做自己人,于是晚年的他打算立言,从事中国的文学研究,开创万万代光辉荫蒙。

鲁迅死于一九三六年,死得恰到好处,毕竟第二年日本才全面侵华,他的人生观没有受到毁灭性打击。他死得全无遗憾。

一九四九年后,组织胜利了,毛主席将鲁迅评为中国的脊梁,自从这时开始,鲁迅便君临中国文坛之上,成了永不下山的太阳。

在特殊期间,组织更是明示,文艺研究仅可研究鲁迅。鲁迅被两代人推举,成了一桩神坛上所向披靡的偶像。

但北欧神话传说中没有永恒,连历代巨人和诸神都各有各的黄昏。鲁迅被人民歌颂得神乎其神,在千禧年后,他的瑕疵在新世纪人民眼中显得格外的碍眼。一批批似乎怀有独立思想的人,前仆后继的开展了反鲁迅狂潮,这些人的特点是对鲁迅的功德视而不见,而且似乎没有看过多少他的文章,且难以理解他的高深思想,只是对他不成完人的寻常缺点死抓不放。鲁迅也受不住没有信仰的时代,他的文章在课改里被分批次删除,每个人提起鲁迅都是一副我对他似乎很熟的暧昧态度。

鲁迅的黄昏不宣而来,但鲁迅是不可能倒下的,无论如何鲁迅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可饶过的大山。假若鲁迅仍在世,他或许会说:黄昏大可不必许多害怕,倘使长久的黑夜熬过去,便一定会见到能普照我们的太阳。

相关文章

  • 黄昏的周树人

    16汉本1 2016401051 杨胜宇 前些日子,着迷于观看芥川龙之介的著作,发现他对中国文化极为推崇,尤其爱庄...

  • 周树人的笔名

    周树人的笔名共计181个: 一字笔名有16个:卂 飞 树 俟 独 洛 干 豫 L 干 敖 隼 旁 迅 直 庚; 二...

  • 致敬周树人

  • 追忆周树人

    今天我要追忆的这位是中国著名的大文豪——鲁迅。记得第一次读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心中有无限感慨。这是多么伟大...

  • 鲁迅原名?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周树人”并非鲁迅原名,...

  • 周树人的冷气世界

    鲁迅有言:“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有一分力,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然...

  • 走下神坛的周树人

    对鲁迅的印象,可以说是既爱又怕,爱他的犀利文风,爱他洞悉一切的思想,当然,怕的还是在课堂课本中末尾的“背诵全文”。...

  • 周树人: 野草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 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

  • 鲁迅与周树人

    看到这样的标题,你一定会感到疑惑吧,鲁迅不就是周树人吗,这是要写什么啊?别急,这样的标题缘于昨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文...

  • 夏光‖周树人的美丽乡村英文

    时代交替在乡村留下来的痕迹,在我看来,最是那周树人的美丽乡村英文,或者说是一种文盲眼里的周树人乐趣。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昏的周树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al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