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们,医疗对于健康的影响还不到8%。但我们对健康的投入中,医疗占了绝大部分,而且这绝大部分都用在了最后三个月里(遭罪而且无用)。
除了医疗的8%,影响人类寿命和健康的因素还有哪些呢?其中,人类遗传占15%,环境因素占17%,剩下的60%左右,都是个人生活方式。
想让身体更健康,那就需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方式。
主要是:规律的锻炼身体,饮食规律有度,睡眠规律充足,不抽烟,不过量饮酒,良好的心态,从而保持适当的体重,正常的血脂、血压、血糖等等。这都是最省钱的方案,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解决方案就是把好的行动变成习惯。
养成小习惯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是降低难度,先动起来。比如你经常吃得很多,那就每天少煮一点点饭。
第二步,是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想象习惯养成后的自己。
第三步,赋予坚持更多的意义,比如对外承诺每天坚持打卡,”对赌“等。
第四步,塑造环境。塑造行为的仪式感。让身体和大脑养成自然习惯。
养成习惯不怕慢,就怕停下来,甚至走回头路。
具体建议有5个。
一、绝对不能吸烟,包括二手烟。吸烟上瘾的人,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戒不掉,是因为没有找到根本原因。吸烟是他的解决方案,如果没有找到原因就找不到更好的方案来替代吸烟。如果自己搞不定,可以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国家疾控中心的免费戒烟咨询热线是:12320。
二、保持适度的身体体重。
不能太胖也别太瘦了,要把体重指数,也就是体重除以身高再除以身高,尽可能控制在18到25以内。如果血脂血压血糖都很好,也没有脂肪肝等等,其实稍胖一点也可以接受。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在美食上也一样,不能毫无节制,也不要完全不吃。
比如说酒、饮料,毫无节制,来者不拒,肯定不行;听说某些食物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比如木耳、绿豆,就顿顿吃,每天吃;听说鸡蛋黄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就把所有的蛋黄抠出来,只吃蛋白,也是非常不正确的。
三、不能久坐。
如果你每天坐着的时间超过八个小时,就肯定是多了。推荐番茄工作法,当然大部分人做不到。
那就养成站起来的习惯,比如多喝水。去远一点的饮水机打水。只要是能站着做的活动就站着做。只要能动起来就是好事。
四、养成运动的习惯
也不用那么复杂,我觉得每周,嗯,是每周跑1-2个小时就可以了。开始跑个10来分钟也行。我原本不知道身边有很多人跑步,自己跑的时候才发现跑步的人真多。
五、充足的睡眠
2018年,欧洲心脏杂志刊登了我们阜外医院的研究结果,说成年人每天睡6~8小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最低,而每天睡8~9小时、9~10小时、10小时以上的人,风险依次增加5%、17%和41%。
有本讲睡眠的书里推荐我们按1个半小时为一个周期来安排睡眠时间,正常人睡4-5个睡眠周期,也就是6-7.5个小时。
另一项研究也告诉我们,习惯性午睡超过30分钟,所有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都会增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