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作者: 益友读书365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19:04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后台有读者留言说,读了很多书,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大部分人的现状就是看过一本书,推荐给别人看只会说这本书不错,你也看看吧!具体是哪里不错?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哪些理论突破了我的原有认知,改变了我的想法?如果你和我一样都想知道读书的意义,读过的书忘记了怎么办?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本《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相信在读完本篇文章你会找到答案。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有读书遗忘的苦恼,甚至有人因此对读书产生偏见,认为读书无益。其实,读书的意义,就藏在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里。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会全部忘记,而是尘封在记忆里,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它会穿过你的血肉,融入你的骨髓,塑造你的气质,浸染你的品质,提升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德行,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樊登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虑,不妨开始读书。”我想起了初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变。

    阅读是大众反脆弱的武器,阅读可以让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多向度的人”的思维体系里有三大支柱:第一个是事实。第二个是逻辑。第三个是批判性思维。“多向度的人”同时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性能力与享受美好生活的感性能力。理性能力并不是学好数理化的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将知识组成思维体系,再转化为能力——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生活中一切问题的能力。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为什么说讲书是高效的沉浸式学习?

    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叫沉浸式学习。沉浸式学习跟观光式学习是对应的。拿旅游举例,我们去上海某个景点去旅游,会有导游为我们讲解介绍景点,第一天去哪里,第二天去哪里、第三天回家.......这个就叫观光式旅游。当旅游结束后,你会发现你甚至都不知道当地风貌是什么,居民在这里是怎么生活的,每天要做哪些事,为什么上海垃圾分类搞的那么火热?

    与之相对的就是沉浸式旅游,如果你在上海这个城市某个朋友家待上2个月,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风俗习惯,你都会知道,相信你对上海这个城市的了解相比观光式旅游要多很多感悟。

    无论是旅游还是读书,沉浸式都是高效快速了解的学习方式,沉浸式学习往往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印度人曾经做过一个测试。测试人员在一个贫民窟里安装了一台电脑,嵌在墙里边,只露出了键盘、鼠标和屏幕。没有人给贫民窟的人讲授任何关于电脑的知识。过了两周,大家发现贫民窟里的小孩几乎都学会了玩电脑、打游戏,扫雷、扑克牌全学会了。小孩子喜欢玩游戏,他们就愿意花时间在这上面。他们学习使用电脑,这个过程是非常快乐的,能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才是真正的、有明确目的的学习。

    本书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大学设置了好多专业,输出的人多数只是为了好就业,找个好工作。我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学打字还交了98块钱学费。这种学打字的行为,并不是以目的为导向的,而是为了学而学——“打卡”,所以过程很痛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印度的孩子自己捣鼓电脑反而无师自通,这就是沉浸式学习的真正魅力。

    讲书就是一个强沉浸式学习,他能够锻炼你主人翁的意识,当你把你读的书用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家人、朋友听的时候,甚至看完一本书以后绘制一张思维导图,给自己讲,让知识和学习形成一个循环。

    这个时候你就会找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是带着问题去读书的,而不是读过的书就像是观光式旅游一样,无法真正吸收一本书的精华,我们读书就是要融会贯通,让它真正为我所用,毕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内化,让知识和自己融为一体。

    讲书人要具备哪些能力?

    讲书的人需要具备哪几种能力呢?

    第一,逻辑思维能力;所有的论证,要么是用归纳法,要么是用演绎法。世世代代,太阳都从东边升起,我们就觉得太阳应该从东边升起。这是归纳法。举个例子,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这就是演绎法。

    第二,大局观;当你缺乏大局观的时候,你所看到的就只是书里的细枝末节。

    第三,语言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第1个是简洁,第2个是幽默,第3个是说服力。这三项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慢慢获得。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第四,同理心;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同理心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五,爱;只要有一个人听你讲的书,改变了命运,你的讲书就是有意义的。所以你衡量自己的收入和损失不是来自钱、效果,而是来自爱。当你用爱来衡量它的时候,你做这件事的反脆弱性会高很多。

    除此之外,一个合格的讲书人的原则也非常重要,任何知识传播都不能跑偏,以“一手”知识为指导原则;优秀的老师都要二次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知识输出的时候,照搬原文的表达不要超过10%;能用故事说清楚,就不要枯燥地讲道理;解读一本书,重中之重是构建你的认知坡道;切忌改变书中的观点;遵循原书逻辑,最好按照章节顺序进行;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锻炼自己不要写讲稿;

    构建坡道从最打动人的一个点入手,开篇就抓人,让听众觉得有意义并且愿意读下去,例如《即兴演讲》里是生活场景代入的,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说话语无伦次且没有重点的人?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那么你要不要读一下《即兴演讲》?

    是读书无用还是你不会选书?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怎么选书?什么样的书是值得被解读的?直到今日依然有人认为读书无用,对读书有误解,下面先破除误解,摆正阅读心态,明确阅读的目的性,然后在谈如何选书。

    读书无用?——“Keep learning”(持续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读书无用,肯定是最大的误解。读一本书,几个小时或几天的阅读就能掌握一个人几年甚至几十年所总结的智慧,怎么会没用?知识的更迭比过去快太多,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在大学里学了一个特别好的专业,就能一辈子不学习。知识也在不断地被淘汰、更新。“Keep learning”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读书只追求有用?——善用邓宁-克鲁格效应;这一点和第一个误解似乎是对立的,但不妨碍它依然是一个误解。如果一个人读书,是为了读了以后让书来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气急败坏,那他就完全误解了书的作用。书只是催化剂,只能助力,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你自己。

    如果完全功利地去依赖书,就会落入“读书功利化”的陷阱。知识本身是非常有用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读一些诗,读一些哲学,似乎在生活中起不到多大作用,其实它会潜在地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名家、专家推荐书单非常流行,这种现象背后体现的是一种邓宁-克鲁格效应;邓宁-克鲁格效应的核心就是你经常不知道自己该知道些什么,不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有的人只读自己能“够得着”的书,这样容易只停留在自己认同的那个层面。

    有的书我读不懂?——小心你的存量技能;“读不懂”绝对不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读得懂。除了经典,遇到其他一些读不懂的书,也不要紧。如果一本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迎合你的需求、增加你的自我崇拜感、放大你的欲望、跪求你的认同的,你一定要小心,它不只是想赚你的钱,还想让你变得更傻。

    读不懂也并非没有收获。这是邓晓芒教授跟我说的。他年少时,用一年读黑格尔的《小逻辑》,虽然读不懂,但是仍然有很多收获。又过了几年,在读了很多别的书以后,他才读懂了《小逻辑》。

    读书是一件私事?——交流才能突破舒适圈;这往往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借口。其实,读书是需要有朋友一起交流的。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读书当作一个很愉快地与人交流的方式。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大家共同进步,也有助于打破阅读的舒适圈。

    自己读的效果最好?——把书讲给别人,以人为镜;很多人抱怨,看名著丝毫没有作用,这是因为你暂时读不懂。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读的效果一定就比别人讲的要好。如果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他人的指点,获得别人对书的内容的提炼,或者有比你水平更高的人帮助你去解读一本书,我觉得这都是值得高兴的。我们既然能在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课,为什么不能听别人介绍一本书呢?所以,你不必存有这种精神洁癖。

    樊登读书选书的原则:TIPS原则,科学性是第一标准,甄别具有建设性的好书。

    选书有什么秘诀呢?第一是看出版机构;第二是看作者背景;第三是看推荐人;第四是看好书中的推荐书单;第五是看书后的参考书目;第六是看内容;第七是看翻译和图书印制质量;

    如何有效读懂一本书?

    如何让自己真正读懂一本书呢?曾国藩说过,读书相当于攻城略地。下面我就为你介绍一些帮你打下据点的攻略。怎样才能够快速阅读并抓住重点?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你的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你就能够读懂多难的书。这个理解力的池子包括什么?我认为我的池子里大概包含7个部分。

    经济学的基础思维是当代人一定要掌握的。你有没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你有没有系统地学过经济学?你有没有学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假如你完全没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那么当你读的书里出现经济学原理的时候,你就会感觉自己一窍不通。

    心理学知识是了解人类动机的不二法门。现在书籍里大量的主题是跟心理学相关的。我们给别人讲怎么处理好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社会关系,它背后都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的心理学能够进入生理层面,从大脑的结构入手,研究神经递质,根据神经递质分泌的不同,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然后能够依此长期跟踪一个群体的行为。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读些国学常识。假如你脑海当中完全没有《论语》《道德经》,你去读西方典籍的时候,你就只能理解西方的那个层面,你就只能知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我认为管理学是一门发展得特别快的学科,现在还有必要看孔茨的管理学吗?其实未必。几乎人人都会在某一时刻陷入人际关系的痛苦当中。比如,不会带团队,不会向上管理,不会汇报工作,不会处理工作中的人际问题。学习管理学知识时,我觉得不需要读特别老的书,读最新的就好,像《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可复制的领导力》就是很好的书。

    读一点关于逻辑的书,在遇到问题时,你就能知道怎么去论证,怎么进行有效论证,怎么有效地提问,怎么去看逻辑推理上的漏洞。关于逻辑学方面的书籍推荐《思辨与立场》。

    哲学可使人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层次。关于哲学的书,我推荐《学会提问》《思辨与立场》《哲学起步》。读了很多的哲学书以后,你才能超脱于现状。你所关注的问题太小,是因为你没有看到更高层次的那个问题。我不建议大家读《小逻辑》这样的书,因为太难了,不具备一定哲学学科基础的人很难读懂。

    假如你在读一本书时,完全没有人生经验,你就会觉得它没意思,因为你不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人生的阅历怎么扩展呢?我的办法就是尽量扩展我的生活界限,慢慢地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在哪儿。人首先得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儿,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意识不到的时候,你没法儿突破。见过世面,阅读足够宽泛,这时候你才能够淡定地对待每一本书,去发现每一本书真实的价值和优点。这就是我说的理解力的池子。

    如何高效吸收一本书?

    想要高效吸收一本书,首先要摒弃的就是一些阅读坏习惯,《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里说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要停下来,继续读下去,一边看书,一边玩手机是不可取的,因为朋友圈谁给你点赞评论了你会留意,这样就打破了阅读环境,很难再专注于读书了。

    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一条主线。例如《论语》里的内容前后不挨着,但细心阅读你会发现《论语》解决的是一个人怎么安身立命的问题,书中的对话有的是家庭关系,有的是朋友关系,有的是和君王的关系,有的是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件事:读完了,问自己,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工具类的书一定要尽快让读者知道书的主旨,否则没人愿意花时间在这本书上。不同的书的主题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有些书是在我们读完之后,从整体出发才能发现它的主题。小说一般都是这样。我们很少看到那种刚读第一句就知道它的目的是什么的小说。

    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其次,要看一本书的写作背景(有的书没有)。一本书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读者开阔眼界,让人们了解一个理论的前沿研究状态是什么,从而间接地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

    再次,就是一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有哪些解决方案;或者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变化的过程是什么。为什么我说“或者”呢?比如《苏东坡传》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这样的书,书中叙述的就是过程,并没有解决方案。工具类的书在这个部分就是寻找解决方案。讲完了主题的重要性以后,最后给读者罗列出很多的解决方案。

    往往书中最后一部分就是价值升华的部分,一本书前面是定义的问题,然后解释清楚背景,中间一大块是解决方案的讨论过程,到最后一定是价值升华。

    写在最后

    读书不是为了挣钱,而是通过读书让自己变得更值钱,作为樊登读书的粉丝,读完本书get到了读书方法,这本书里我记忆深刻的章节就是三本书撑起一门课,讲的是樊登老师读三本危机公关的书、读三本压力管理的书,通过自己做PPT整理归纳成为自己的一门课程,然后在以后的演讲中都讲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购买三本书的零售价格,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掌握好的读书方法,能够快速总结和归纳核心点,提炼出有价值的干货,这些东西聚集在一起就是值钱的东西,能给你创造出更多收益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过的书总是容易忘?那是你不懂这些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cm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