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小学毕业班家长会从晚上七点开到九点半,家长们大多是刚下班直接赶过来的,会后还是饥肠辘辘,主任 校长 任课老师 班主任轮番上阵,足见校方对会议的重视程度。老师们的高见总结下来,大概意思就是孩子学习不好,主要是家长不行。理由如下:
①一天24小时,学校只跟孩子相处8小时,大部分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孩子如果没有好的习惯,主要源自家庭环境不好,老祖宗不是说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么。
②有个孩子上了国内某顶尖学府老师现身说法,说孩子不去大量刷题做题是不可能有好成绩的,但是国家大环境是双减,老师和学校都不能顶风作案去敲掉自己的饭碗,这个重任只能留给家长。于是,数学的练习要回家做,英语的听力要回家听,体能测试像跑步跳绳也要在家练。如果孩子体能测试不达标,也是家长不行,不自律,不配合学校。
③同样的老师一个班那么多同学,为什么有的考重点有的不及格,原因就是家长不一样,学习靠后的说明家长关心少,有的家长签字的作业还有很多空白(先不说题目本身对错)。
敢情双减不给给孩子减负,其实是给学校和老师减负,给家长添负担。
我认为孩子能不能上顶尖学府,家长和学校固然重要,跟本人的天赋有很大关系,天赋是才是最重要的。有一位老师说连续十年每年都跟十多位北大的家长聊,问起如何能把孩子培养这么优秀,家长的回答都一样,没怎么管过。我有个同学哥哥就是清华学子,父母是老师,而他只能跟我上一个普通二本院校,按理说他父母都是老师,培养他应该更有经验才是,说明还是天生的差异。上面说的那个老师,老大上了清华,就看老二上什么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比如家庭变故之类的)老二还是上不了重点,说明他这套理论(家长作用)也是然并卵。他家老大每天只喝一小杯水,怕上厕所排队浪费学习时间,那我想知道大多数同学喝那么点水身体扛得住么,节省下来的时间能用在学习上么?
当然,一些好的方法比如刷题,做计划总结,专注力等这些优秀做法还是要借鉴的,家长的重视也不可忽略。但是把大部分负担和责任推到家长身上的做法我不太敢苟同。
既然孩子天赋我无法左右,尽最大努力去拼就是了。是颗芝麻就让他成为最大的芝麻,而不是去让他变成西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