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出差,长途,故选了卧铺,上车后发现人不少,对我来说,是既讨厌这种人声鼎沸嘈杂的环境,也愿意待在这样的环境,讨厌是因为我本身喜欢安静,愿意是因为可以发现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和事,多点写作素材。
绿皮车和高铁车厢内,有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绿皮车上很多乘客都带着大大小小各种袋子,多是家乡的土特产,蔬菜,米,面,油,应有尽有,仿佛一个农贸市场。
而高铁上就很少有这样的乘客,大家要么拖个行李箱,要么背个包,显得很体面。
这是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高铁在很多人眼里还属于比较高端的交通工具,所以这样它就自带退敌光环。这就如同,我们去大排档和去五星级饭店吃饭,穿着打扮,行为举止都不同的原因,大排档,咱可能穿个大裤衩,拖鞋就去了,而五星级饭店,怎么不得穿得整整齐齐,梳个头,抹个香。
记得十五六年前,走在街上如果想上厕所,即便旁边就有肯德基或百货大楼,也不敢推门进去借用一下卫生间,非得去找公共卫生间。如果实在憋不住,硬着头皮进去了也会躲着工作人员走,生怕他们过来与自己打招呼,因为咱心虚,知道自己只是进来上卫生间的,消费不起他们的产品…
如今,再有这样的情况,咱敢光明正大的推门进去,工作人员打招呼,咱也会回应他,因为咱在他们家消费,已经没有压力了,甚至觉得也没啥了不起的,不会因为去了一次肯德基,住了一晚五星级饭店,感觉如何高大上。
如果搁以前,别说咱没钱,就是有钱,咱也不敢进去,觉得自己不够格,但真的体验过,也就觉得不过如此。
所以,当自己有能力时,要去体验以前没体验过的东西,只有一一体验,才能一一放下,这时候的放下与没体验时的放下是不同的,话说回来,这种体验是在能力范围内的,如果体验一次让自己元气大伤,那就没有必要,因为之后你仍旧消费不起。
至于我们下一辈,但凡能让他体验的,都会在他成长过程中一一让他体验,一方面,让他不至于自卑,另一方面,让他有想过哪种生活的选择。
比如,让他体验绿皮车,高铁,飞机后,他最终选择了绿皮车,这是他在三项中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只体验过绿皮车,最后选择绿皮车,前者,他可以说自己喜欢绿皮车式的生活,而后者这样说,就有点非他所愿的意味,这是不一样的。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