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之誉,名有渊源。
据明代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记载:“先生说居曰丹溪,学者尊之不敢字,故因其地称之曰丹溪先生。”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金元四大医家,一代医宗,与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被誉为“中华十大名医”。朱丹溪世居浙江义乌赤岸镇。朱氏诗书传家,崇尚理学、医学。他的曾祖朱杓、朱锷、从祖朱叔麒等都是一方名医。因此,朱丹溪四方学医并闻名后,便同时世袭祖传的医学人文及养生文化。
人文本源,以文化衍生。
丹溪养生文化,以医著溯源。朱丹溪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丹溪补遗》《丹溪心法》等。
朱丹溪说:“学者读而用之,如求方圆于规矩,较平直于准绳,引而深之,触类而长之,可为无穷之应用也。”鉴此可知,读书之“片言居要”,在于“学而剖之”,“引而深之,触类长之”。
读丹溪人文,在于博聚养生文化而大成,成就一代医宗。冠在“医德医术”、“药理病理”的著述上。不仅从医理、药理、物理、心理、生理、学理,以至于“非艺术”领域的结构肌理、生存机理、病机理论的系统综合与个性解剖。
丹溪医著的人文亮点将从五大方面进行解读。
一、【病机学说】病机正义
朱丹溪“病机学说”,详见其著《格致余论》。
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之一事”而命名。该著作被公认为是反映丹溪医药思想的代表作。
内容主要是内、外、妇、儿各科病理,机理研究与脉法、养生、优生等理论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共收文论四十三篇。目前国内存本有元刊、明刊、东垣、正脉、四库本等16种版本。除此之外,致力病机研究的著作,还有《外科精要发挥》《伤害论辩》《宋论》等。
朱丹溪《病机学说》的基因,是“燥热失阴”。
朱丹溪说:“若谋虑神劳,思想不遂。。。。。。皆能致伤《格致余论》”;他又说,“烦而扰,扰而烦,阳也,为是说,当人体用脑过度,伤力过度,就会导致神伤、心伤、情伤、气伤。。。。。。人会想不通,不通则烦,烦而生躁,躁而相火,火则伤肝,肝火则怒。一切皆心烦而导致阴虚和阳火妄动。
由此心理与生理上烦躁,能诱发各种人体病机:诸如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全身乏力、记忆力破退、情绪不稳、心率加快、心跳减慢、血压不稳、肠胃胀痛、功能紊乱,免疫力降低、脂质代谢紊乱、生理功能紊乱,内分泌激素紊乱、更年期综合症,乃至精神压郁症、分裂症、神经、死亡等等,都会因烦躁而频发。热之轻者,烦躁谓先烦而渐至躁也,躁为烦躁而躁,阴也,为热之重者。”
二、【滋阴学说】滋阴正义
朱丹溪“滋阴学说”,是丹溪最有声誉的阴正学说,这是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和集大成所在。
其独到的理性论证,便是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学理论。其著名医论《相火论》与《阳有余阴不足论》,收录在朱丹溪医学名著《格致余论》之中。
朱丹溪滋阴养生的施医与施治,集中反映在其裔孙朱文英交出的手稿《丹溪手镜》三卷本(1621年刊行)。相传这是丹溪世袭之秘而不外传。
据此书序著作者陈干阳说:“独《手镜》一帙,为丹溪所秘,左右行游,常挟与俱。”这部医著分上中下三卷,共收医学文论160篇。卷上论诊法、辨证、治法、经穴等;卷中论伤寒和杂病的治法、方药等;卷下论内、外妇、儿科疾病的辨证、治疗等。
该医著国内存世有:明朝?黄文绍刊本(天启元年辛酉)、现代冷方南、王齐南校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9月)两种版本。
朱丹溪《滋阴学说》的核心,是“制心为本。朱丹溪说:“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禽然而起。”此指人体相火一妄动,则实火生,心火怒,虚火起,精火走,郁火旺,痰火瘀,人体各职能司职都会“火”,阳盛阳虚,疾病齐发。这便启悟我们,控制心火妄动,凡事不生气,诚为养心养生之首要。
三、【四伤学说】四伤正义
朱丹溪“四伤学说”,是指中医内科脏腑学说的病机病理研究,核心是对“气、血、痰、郁”的药理与机理的论治下方。
朱丹溪的“四伤理论”,分别散见在《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行义补遗》《金医钩玄》等七种医学论著上。
丹溪创立的“气、血、痰、郁”的理论与“百病兼痰”的施治观点,丰富了朱丹溪中医学养生的内容。因此,在中医病机学术的研究上,丹溪提出的杂病“气血痰郁”的辨证论治,发前人未发,补前人未备,形成了他的完备和严密的医学理论体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序“医家类”记载:“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争”成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重要标志。这便是丹溪人文的史学价值、哲学价值、医学价值与现实养生文化解读的生命意义与社会意义。
《四伤学说》说的祸首,是“怫郁起步”。朱丹溪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这足以说明,人体五脏六腑中,气血痰郁四者之中又以“郁症”最为普遍。
“郁症”的人为因素最多,易发条件最多,不为注重最多。人体稍不顺心,压抑便生,一有抑郁,情绪即变,心态即坏,气就不顺,血就不顺,经络就不通和,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即互为影响,诸病即生。
四、【本草学说】剂方正义
朱丹溪“本草学说”,详见于丹溪著《本草衍义补遗》一书。这部本草医著的主旨,在于“据症验方,即方用药”。
这个“本草养生”理念与理论,是对宋朝寇宗奭所著《本草衍义》的补充和发挥。丹溪这本著作存世主要有四个版本:一是明隆庆六年刊《丹溪心法附余》(隆庆本);二是明嘉靖十五年刊《丹溪心法附余》(嘉庆本);三是明万历二十八年刊《丹溪心法附余》(万历本);四是明崇祯八年刊《丹溪心法附余》(崇祯本)。
对此本草养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朱丹溪的最大创见与贡献,是以滋阴降火为原则的“推陈出新,辨证论治”的理论与实践。
这个人文养生理论,最有力的正义与注释,是朱丹溪著作的《局方发挥》。此著中,朱丹溪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对照本草药理,力辨宋代官方编著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297首成方,进行边治,边疗、边比,边辨、边析、边验的梳理、综合、筛选,提出自己31条匡正的理论与局方。在医学史、养生学、病机学、临床学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此著国内存世,有元刻黑口本、明?梅南书屋刻本,东垣十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四库全书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彩印本(1956年9月版)等16种版本。
《辩证论治》的局方,是“依情制欲”。朱丹溪说:“怒伤肝,为气逆,悲治怒。。。。。。喜伤心,为气馁,恐治喜。。。。。。悲伤肺,为气消,喜治悲。。。。。。惊伤神,为气乱,习治惊。。。。。。劳伤血,为气耗,逸治劳。。。。。。思伤脾,为气结,怒治思。。。。。。恐伤肾,为气不行,思治恐”。
这里说的是人体生理上的七种情绪变化,是情绪多变引发“精神过劳”的现象,丹溪叫它“七情症”。人体心无论哪种情绪,一旦有过,就易“乐极生悲”,其间,伤之至要是“神劳、神耗”,故此“劳”是“思虑过多、用心过度”之劳。
这实际指的是“精神养生”的疗法,医著《素问》中在“阴阳应象大论”里便有“五志相胜”的论述,有类于心理现象的五行说,相克而互制,故以“逸神养心”而制劳,亦是治心病的常法。
五、【寿老学说】养生正义
朱丹溪“寿老学说”的核心,在于“养生心法”的自我实践,在于“临床心法”的独创解读。其集中的人文见解与养生之道,见著于丹溪弟子赵以德、戴元礼等所整理的《丹溪心法》,以及弟子的感悟。
此著丹溪弟子曾先后刊印三次,最后以丹溪曾孙朱贤家藏增补版为综合本刊印。朱丹溪这部“养生心法”,内容甚丰,体例创新,理念独到;既讲心理、药理,又讲修性收心,还讲食疗治疗等等。
全书除首记医论六篇外,还各有侧重论述了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透规近百则。在剖析病例、病机、药物、药理、施药、施治、养心、养性、理念、理论、论据、论证等诸多方面都有独到见地。
朱丹溪《寿老学说》的至要,是“心态平衡”。朱丹溪说:“听之以义理,晓之以物性,不使自己的过教情志内伤脏膀,化火生痰,暗耗阴经”。这就是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有过激的情绪和行动,否则就会伤脏腑,伤肝火,发脾气,耗阴经,郁痰成病。因此,人要学会及时转移思想情绪,用义理、上善、孝道、正义来制止相火,不动肝怒,发挥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情绪,寻找平衡点,进行心理防御,或迁怒转移,或投身退避,或否定补偿,让移觉以动来缓慢、弱化、转移情志,达到心平气和的目的。
养生文化与文化养生,内在的从属关系,互为间性,互为表证。如今时尚,养生是生命活力的新工具,是一种用来改造意识,形成新的感受力模式的文化工具。我们传播丹溪人文与养生文化,是对人本养生理念的升华,通过增长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养成健康习惯,拓展养生领域,提升包间水平,达到生命延年益寿的数量和质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