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我们多的是不会思考的人,所以若读书,请一定要先读经济学相关的。经济学基本的逻辑是最能体现在生活中的,只要你读到,遍能引发思考。
最近读了陆铭老师的作品《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恰逢最近在职场中的一些遭遇,发现经济学的道理在职场中一样适用。
职场中的我们认真努力地练级打怪,无非是希望有一天能够爬到高位,薪水高、话语权高、为公司带来更多价值。但是无论你多么能干、靠谱,如果跟错了领导,上述所有的技能升级速度减慢不说,可能5年之后你就芸芸众生了。我自己是互联网从业者,每一段互联网的行业浪潮可能也就3-5年,所以我认为5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门槛。当然,其他行业就不好妄下定论了。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跟对领导的心得,其实自己也还没有想清楚什么叫合适的领导,但是慢慢知道哪种类型是自己不想要去追随的领导。用排除法获得最接近的答案,人生不就是在想得通与想不通之间螺旋上升的么。
商场或是职场,抛开政治制度层面,无非就是资源创造价值的效率最大化。不同风格的领导对价值的最大化的定义不同,管理风格也就不同。
在《大国大城》书中提到,基本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目前我国很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包括西部大开发都是在调控土地、资源的效率,省市之间的户籍制度又在限制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效率增长,导致经济增速变慢。文中调到,如果能够实现劳动力的顺畅流动,那高学历、高技能人口自然会涌入发达城市,欠发达城市留下来的农民依赖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同样也能致富,实现人均GDP的最大化。
在职场中,细想也是一样的逻辑。老板的风格就像是经济管理的手段,员工就像是各个行政分隔的省市。员工能力之前的差异就好像沿海城市、西北内陆城市的GDP差异一样。作为老板,希望效率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希望基本生产要素效率的最大化,实现经济增长。不过,不同的老板对于价值最大化的定义不同,管理方式大相径庭。
我曾经遇到过两位风格鲜明且可以说风格对立的老板,作为被管理者,慢慢看到两种风格对于员工能力、员工成长的影响。
现在的老板是一种非常集权的管理风格,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且严禁下属工作职责的越权。这种风格可能对于能力低下的下属比较受用,能力低下的下属,经验少、技能弱,对业务的把控本来就没什么自信。管理者事无巨细的风格,让下属们越发依赖于管理层的决策,变成了执行工作的机器。而对于能力稍强一点的下属,他们处于经验、资源积累的阶段,工作完成度高,且对业务走向有自己的判断和为之努力地决心。通常,管理者只需对能力强者要稍加干预,就能任其健康成长。但是集权的风格就像压在种子上的石头,石头与种子产生冲突,最后要不就是种子被压歪,要不就是石头被顶裂。
上述老板的管理可以类比调控土地、资源的行政手段,以为下属之间的竞争会造成团体内部的不稳定,所以严格设立各个下属职期间的职责权限,就好像省市之间严格的户籍制度。能力弱的下属,得到老板的政策扶持,大力开发本地的工业;能力强的下属虽然有地处沿海、贸易发达的优势,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劳动力无法自由流通,经济增速比理想状况下缓慢。
再来说一说上一位老板,上一任老板本身能力极强,不管是业务能力、领导能力。在管理风格上,偏向于抓大放小,对下属确认好主要的目标和职责权限。能力强且主动性好的下属在高质量完成本业务的目标时,能从公司整体目标的角度,致力于各业务的联合增长。
上述老板的管理可以类比鼓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手段,下属代表的省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没有严格的户籍限制制度。富足的省市会吸引高质量的劳动力,能力强的下属承担起更多的发展的责任。比较落后的省市专心发展本地的农业或者工业,实现人均GDP的增长,能力弱的下属耕耘好本职的一亩三分地,实现技能的增长。
当时在每一位老板下的工作,都会遇到苦恼、失控,甚至萌生退意。现在来看,自己还是更喜欢上一位老板的管理风格。作为一个团队,我们追求的是整体的业务增长,追求的是每个人的发展。人的能力有强弱之分,这是阶段的问题,不需要时时追求均衡的发展。否则,当你有一天成长为能力强的下属,老板的管理就会是压制你成长的石头。
对老板来说,摒弃对职责的严格划分,不是放弃对团队的主动权,任由事态发展,前提是你能把控关系的走向。不容易的是,很多老板并没有这种把控关系走向的能力,所以也就会有很多集权的老板。
希望我们都能在职场中正确选择要跟随的老板。希望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想的通,少一些想不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