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逍遥游》文学特色

论《逍遥游》文学特色

作者: 潜渝 | 来源:发表于2024-05-24 10:21 被阅读0次
    图源网络,侵删

    纵观历年来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谈《庄子》必谈其开篇之作《逍遥游》,由此可见《逍遥游》的重要地位。但这么多年以来,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作品思想内涵的争论上,想要得出一个具有唯一性的答案。笔者认为,《逍遥游》作为一部意蕴丰富而深刻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解读,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下对其产生不同的理解,这都是非常自然的。因此笔者对《逍遥游》的思想要旨持保留态度,承认不同见解存在的合理性,同时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正是《逍遥游》富有特色的文学特征导致了后人对其思想内容有着不同的看法,可惜学者们对《逍遥游》文学特色的关注相对较少,或者较为粗略,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本文试图紧贴《逍遥游》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总结概括其文学特色,从而更好地辅助理解作品的思想要义。

    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文章弥漫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境界宏阔雄奇,诗意与哲理在其中水乳交融。在《逍遥游》所构建的世界中,想象的翅膀在现实与虚幻的交替中任意翱翔,想象的触角在宏观与微观的更替中自由延伸,想象所抵达之处都展现出缥缈而怪诞、广袤而深邃的意境。文章开头即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起笔,带领读者进入庄子所勾勒的奇幻世界,用升天入地的玄妙想象代替了对现实世界如实的描写,扩大了文章的表现力。现实中小小的鱼在其间变成了居住在北方大海里的鲲,且体积有千里之大,这样的大鱼还能化作“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肆意遨游。硕大无朋的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的时候,“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境开阔明朗,后文又补充写到“绝云气,负青天”,富有气魄与力量感,再与后文“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的小麻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艺术效果显得非常突出。文章最后写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寥寥数笔即勾勒出一幅蔚为壮观的浪漫意景——在杳无人烟而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矗立着一棵“大蔽数千牛”的大树,人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在这样开阔的意境烘托之下,磅礴万物、汪洋恣肆的气势在最后涌向了最高潮,随之化开的还有丝丝清凉的诗意。

    为了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庄子展开了奇思遐想,并运用了高度夸张的手法,虚构出一系列与其哲理概念相匹配的形象。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了姑射山神人的形象——“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在飘渺的意境中,一个超然脱俗的神人形象跃然纸上。接下来作者又借连叔的话语,运用夸张手法进一步深化神人形象——“将磅礴万物以为一”、“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腻,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诟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使得这一迷离恍惚的虚幻形象愈发显得荒诞离奇。但恰恰是这一虚幻荒诞、光怪陆离的文学形象寄托着庄子的人格理想、人生理想、政治理想。同时,在《逍遥游》中很多生物被赋予了人的形象,比如蜩与学鸠还有斥鴳等,它们成为了故事中的主角,生动而形象地传达着《庄子》的思想,真可谓是离奇古怪却又精彩绝伦。正是因其构思之奇特,夸张之强烈,气势之磅礴,境界之高远,意境之阔大超然,奇幻独特的浪漫气息始终笼罩着全文,而《庄子》对自由人生的追寻和向往就在这浓厚的浪漫氛围下娓娓道来。

    《逍遥游》气氛的浪漫飘渺、语境的虚化灵动,与其巧妙灵活地运用了寓言和比喻有着重要的关系,文章形象生动,寓意丰富而深刻。行文中多有寓言套寓言的表述,这些寓言与寓言之间从表面上看好似互不相干,但通过深入挖掘与参悟就会发现它们在深层次中有着关联,并且相互为用。例如,肩吾与连叔问答的一段对话写到了三个寓言——先通过肩吾与连叔的一问一答讲述了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这一寓言,再引出了“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这一情节,最后写到了尧“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的故事。在这三个寓言故事的并列、重叠、嵌套中,存在着十分显著的裂隙、断层和跳跃,乍一看好像没有任何关系,使人摸不着头脑,但我们仔细领悟不难发现这一大部分中主要讲述了三种人:神人、尧、宋人和越人,而他们在深层中有一个共同的矛盾点——文明与自然状态的矛盾。总的来看,这一矛盾最突出地体现在神人与尧之间,同时这二者间又通过“宋人资章甫而适越”的寓言来沟通,使其矛盾变得更加豁朗凸显。“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这则寓言在这部分文字中具体来说主要起到了三层作用:一是映衬了神人的形象,神人是“孰肯以物为事”,而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贩卖货物之事恰恰就是“弊弊焉”者,突出了神人与宋人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二是“资章甫”的宋人与“断发文身”的越人形成一组对立,表现了文明与本然状态间的矛盾。这一点又刚好切合着神人与尧之间的对立,神人居于自然状态中,无需尧所拥有的属于国家产生后衍生出来的君主权力这类东西,这就好比越人无所用章甫;三是映衬了尧,尧“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而后“窅然丧天下”,暗示着由文明状态向自然状态的回归。因此“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这个寓言不仅契合了这部分所阐述的本然状态与文明状态的矛盾这一深层意蕴,而且对于上下文有明显的映衬作用,看似游离于上下文,实则是利用其所具备的现实性使富有神话性色彩的寓言所要表达的意义明朗化。再比如最后一部分的庄惠辩论两人都是利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惠子谈论大瓠时,庄子回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惠子讲述大樗时,庄子说以狸狌斄牛的寓言。这就构成了寓言套寓言的表述。狸狌与斄牛之间形成了“小而有用”与“大而无用”的相互对照,同时狸狌反衬着大樗——它小而有用,但一旦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会死在网中;斄牛正衬着大樗——它大而无用不能捕鼠,但机关陷阱不能伤害到它。有用的东西受到了伤害死了,没有用的东西活下来了,庄子由此过渡到了他的设想——“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最后趁势结出“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一语。

    细品文章可以发现在运用寓言故事进行说理时,也配合使用了较多的比喻。如文章开头讲鲲化作鹏的寓言,引《谐》之言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接着庄子又运用了比喻来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是说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所作的解释是通过比喻来表达的,从而使得鲲化作鹏的寓言中又套有了比喻。同样的在“蜩与学鸠”这则寓言中,作者用“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这一比喻来反驳蜩与学鸠说的话。自由巧妙地使用寓言与比喻,使得此文“文复生文,喻中夹喻,如春云生起,层委叠属,遂为垂天大观。真古今横绝之文也”。

    贴紧文本,让想象力在字里行间自由驰骋,便会发现各段落间跳跃起落,似断实连,文章行文跌宕纵恣,大开大合,挥洒自如,具有章法结构的变化之美。事实上,《逍遥游》之所以显得超乎绳墨规矩、变化多端,主要就在于“断续开合”的灵活应用。庄子潇洒地挥动他古今独步的文笔,操纵众多妙趣横生的寓言形象和历史人物,从大小、正反、虚实等不同的角度阐述着自己的哲理思想,时而断,时而续,时而开,时而合,无不随心所欲,浑然天成,用心推敲又会发现始终有一条脉络连缀着众多的卮言、重言和语言,使得作品形散而神不散。《逍遥游》开头即以一幅雄奇气派的大鹏展翅画面起势,好像文章就此顺势而下,无法打住,但接着笔锋一转就写到了极小的雾气、尘埃,接下来又写大舟和芥,这些看似与上文无关,然而从水浅而舟大,过渡到风的厚度,再回到大鹏“负其大翼”,行文间始终是紧密关联的。接着又跳跃到蜩与学鸠,好似与前文出现断裂,但接着又以“奚以之九万里而难为”关联回大鹏。包括后文的尧、许由、姑射山神人、资章甫而适越的宋人、无所用章甫的越人以及大瓠、大樗,这些人或事物表面上看好像彼此间没有连接,但从上文对部分寓言事物间的关系所作的剖析来看,它们在深层次上是有关联的,而这些联系是需要我们自行去领悟察觉。除此之外,正如上文对寓言与比喻手法所作的分析所体现的,文章行文笔法也是变化多端的,没有定势,集叙述、描摹、议论于一体,寓言、比喻层出不穷,对此林云铭就说到“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印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潆,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因此《逍遥游》从整体上来说,呈现出一种若断若续、似断似续、明断暗续的特征,往往给人一种共时断片的空间感,初读感觉文章乃“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但反复揣摩意会,愈觉其内涵之深邃,文辞之精妙,结构之神奇,意旨也逐渐统一分明,豁然开朗。

    读懂《逍遥游》是一件需要时间反复打磨的事情,寓言的含义需要我们去悟解,事例、说理上的重言需要我们细心分辨其前后的差异,同时我们还要在片段与片段中的反复跳跃找到真正的意脉。而理清文章的文学特色,在其中领略庄子深刻的理性思维与生动的审美认知的融合,以及其终极关怀与个人生命体验的统一,对于我们把握《逍遥游》的主旨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振奇. 《孟子》与《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5.

    [2]王锺陵.略论庄子表述的三种方法:寓言、比喻、类比[J].文学遗产,2009(02):4-13.

    [3]宣颖. 南华经解[M].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4]林云铭. 庄子因[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庄周. 庄子[M]. 北京:中华书局, 201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逍遥游》文学特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la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