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的第一个话题提到了时间。我把作者在这部分的观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划分成了两大块,第一块是时间视角。
时间视角:用于表示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
时间视角的分类与适当应对方案
时间视角可以被分为五类:
针对过去,有积极过去视角(感恩美好过去,怀旧。易忽视当下快乐)、消极过去视角(沉浸于过去的负面经历,无法自拔)。
对于当下,则有享乐主义视角(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和宿命论视角(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只能顺从和忍受)。
当谈论未来时,人们还可能采取未来视角(前瞻性,一直记挂未来,当下的幸福感不强)。
不同的时间视角其实是人生态度的折射,其中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作者针对津巴多“不要维持单一视角”的建议,提出“少采取消极视角,多采取、并平衡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的方案。
具体怎样平衡呢?作者建议我们参考具体场景。即——对于强调计划性、执行度的工作场景多采取未来视角,非工作时间采用享乐主义视角,与家人团聚时多采用积极过去视角。
图源网络如何评价作者在这部分的观点?
首先,这部分的内容更新了一些读者的认识库。
对于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时间视角的人,这部分内容提供了一个自我判定和分类的标准,让人们意识到“哦,如何看待时间就是如何看待人生,我的时间视角原来是……”
在介绍“五类视角”标准之前,作者还提到,人们对待时间应该采取“郑重”的态度。我的理解是,“郑重”是“了解时间视角”的前提,而“了解时间视角”是“郑重”的切实行动。
其次,作者在给出“五类视角”分类的同时提到了正确的应对方法。除了方法本身正确得有点“累赘”之外,“五类视角”的分类还有别的可以挖掘的东西。
为什么这个方法正确得有点累赘?
因为它试图面面俱到,反而显得像“正确的废话”:“消极的要少一些(少一些消极视角)”,“积极的要多一些(多采取积极视角)”,“理论应用要基于实际(依据场景来切换视角)”,这三点基本适用于所有问题。
可以挖掘的东西是什么呢?
作者从“怎么做是对的”来论述,我要从“为什么会错”来思考。例如:
是什么:消极视角的具体体现有哪些?我有采取过消极视角吗?有没有触发点?(可以与情绪管理相交叉);既然积极视角有缺陷,那么消极视角有优点吗?(辩证思考,忧患意识)
为什么:人们为什么会陷入消极视角?(是内部心理因素的占比居多,还是会涉及外界环境的诱导触发)
怎么办:如何转化消极视角——当主观上无法顺利做出积极选择的时候,如何减少消极的选择?
……这些问题,也能让我们在思考之余得到一些灵感。
再者,跳出这部分内容还可以牵扯到另外一部分内容:我们对时间的考察和衡量——在态度方面——还有其他的系统吗?
图源网络从当前内容谈类似内容的思考方法
这一类的书籍大致的共同点是:作者往往试图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阅读这类书时,可以思考的问题有:
作者偏题了吗?
如果切题,讲的东西对吗?
如果对,全面吗?
如果够全面,有废话的嫌疑吗?还能简化吗?
理论很好,可操作性如何?
……如果我来写,我用什么结构来解析这个题目?
……
图源网络希望能给你一些小启发。
谢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