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阴差阳错参加了游姐的芒格读书会。原本跟投资圈儿没有任何交集,也没有任何想要阅读巴芒的欲望,但入了坑儿也算认识了这些大神:芒格,巴菲特,李录,但斌。
投资完全是皮毛,被芒格先生打动也和投资毫无关系,只对他的书《穷查理宝典》和他喜欢的书《道德经》结下了渊源。
这个身处在人类最暗黑的狼群集结之地的老先生,有一颗道心,哦不对,一颗质朴的童心,可爱到不行。
喜欢这样一位大神,是不会有任何不好意思的,比如,明目张胆的表达一下喜欢,发个朋友圈儿什么的。每逢到跨年,向老先生问候一声生日快乐,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让仪式感没那么像跨年,谁让先生的生日正好就是跨年呢。
翻翻朋友圈儿,也不过就发了两次,毕竟认识先生也才三年。
此后,每年的跨年仪式感就更理所当然了,既是生日,也是跨年,还是怀念。
怀念一位睿智的老人,就像想念一个老朋友一样。在先生面前,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让他微笑的嘴角掉下来的,这是我对先生的印象。也许在他年轻的时候不是吧,比如每天从医院出来,坐在马路边边上痛哭的时候。
但我认识先生的时候,先生已经很老了,对我来说,每一个先生还在的一天都像是赚的,这样我可以说我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先生走了,没有任何悲伤,天使回到天堂,朋友失去在人间的物质存在而用一种信息的方式永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先生最喜欢《道德经》,我也很喜欢。惟道是从。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注解】
至高至大的德行的形态,唯一的可能是遵从“道”的规律。“道”这件事又很难讲得清楚到底是什么,它似乎存在但又恍恍惚惚、若有若无,常人仿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虽然恍恍惚惚并不能清晰描述,但是其中有某些能够看到的具体的现象;虽然恍恍惚惚并不能辨别,但其中的确存在某些真实存在的物质形态。它看似迷离且深不可测仿佛处于另一个世界,但其中有一些极其微小的精气神存在。这些精微的气非常真实,这些纯真之气是可以相信并验证的。
从当今上溯到远古,它的名字从未泯灭,依据它的存在,才可以更好地审视万物的本源。我是如何了解世间万物最初始的状态的呢?靠的就是这些,也就是一直所讲述的“道”。其实从第一章开始,老子就提出“道”是宇宙的本源,但究竟“道”是精神还是物质,这也无法考证,无从究问。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将“道”说得无形无实、无状无象、恍恍惚惚,但又确实存在,而世间万物,包括价值观的产生都是“道”孕育的,所以这里说“德”应该遵循“道”,道在德之前,道是本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