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第八期写作营,打卡第20篇,共计1021字
今天,是上班的第四天了。又是从头重新开始的一幕。我坐在窗边,眼前还沉寂着的层层阁楼,好似一把把沉寂的上了锁的大门,它们无论晨昏定省,无语沉默地在岁月流逝中矗立,无人关注,更没有人去开启门上那把巨大厚重的锁,因而……也锁住了门里的人…………无声无息地,见证着门后的人们在这里发生的与世隔绝的悲欢离合……
让岁月静止,看不到世界的变化……
昨夜星辰露华浓,迷眼昏欲卧床头
夜下深闺凄寒寂,谁知闺中人此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14466/733b6be88a0f9ac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14466/00455e0c7194d76e.jpg)
在无数个人未醒,我先明的安静清晨里,我皆是在这么个弥足珍贵的时刻里握着手机,或者提着纸笔来“动笔书写”。因为写什么对我来说实在是件宛如“牛郎织女相会”般奢侈的,也是件痛苦的事,因为“相会”的时间短,想说的话又说不完,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作为一个孤寂入骨的人,她已经难以把孤独,自卑,独处这些现实自己是独自一人的特性铲除,因为它像一个烙印一样纹在了骨子里。但是,生命还要延续,生活还要继续,它像残酷的“战争”一样不会停歇,除非你的生命终结。
可是……生命对人生的意义又是为何呢?
没有了生命,人生也随之消失。人生也没有存在的意义,生命犹如空气,为了维持生命的延续,人们偏重生存,舍去了最初的自己,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和理想。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模样。可是,不维持生存,理想和目标也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活着难,过也难。”
该如何过呢?什么才是她最佳的出路呢?可悲的是她同样也被关在了那扇门后。
每每早餐时间,班级里,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内容听之悦耳。可当他们读到《凿壁借光》这篇课文时,她心中又被掀起了“涟漪”。甚至有些感动到落泪……
课文中说:“曾经有个人很喜欢读书,可是,白天他要干活,晚上才能读书,家中没有灯光。于是他便把墙凿开了一个小洞,借着邻居家的光线读书,后来,他成了一个大文学家。”
不由得联想了一番:“在我独处孤寂的漫长岁月里,与我相伴的只有书写和绘画。其中,书写比较偏重,绘画成了过去式了。”殊不知如此这样,是否也会像故事的结局一样。当然,这是个幼稚的想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动笔已久,写自己心的人,自由的写作,给我的感受,就是…挥洒的,是自己的情感青春,让生命之花绽放,哪怕犹如昙花般只在山崖上开一瞬间也是拥有着名副其实的美丽。而为了利益去写作,却如同紫禁城中被人修饰过的盆景,纵使紫禁城中各式各样修饰的再好再名贵的盆景,也摆脱不了是件被人摆布,再赏赐人的礼物的事实,内涵,充满了刻意装饰的俗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