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小林同学
生命就如一块璞石,初始朴实无华,只有经过不断的琢磨,才能成就其温润的光彩。
正如毕淑敏所说“如果期冀生命的绚丽,就要有不竭的清泉滋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是渠,人也应从书中源源不断的获取“源头活水”。学习知识,拓宽视野,丰盈思想即是为我们充电。
无止境的充电,是每个智者所必须的。明代学者宋濂,被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终其一生都没有忘记学习。幼时家贫,便到有藏书的人家中借书,成名后也不忘读书,才有了十二个月写成《元史》的成就。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时代永远向前发展,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反之,则会变得目光短浅,故步自封。有人用笑话嘲讽清末的陈腐风气,说当时的主考官为了迎合改革而特地出了试题:项羽拿破仑论,八股考生着实不知。“拿破仑”为何物,竟以为是“项羽拿破轮论”,洋洋洒洒称项羽乃盖世英雄,怎会拿不起破轮。可见,当一个人不及时充电,便会思想陈腐,从而陷入井底之蛙的悲惨结局。
心离书则神索,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及时充电,更深度充电是必要之举。然而国人的生活多是浓缩在网络之上,在提升获取信息便捷度的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使碎片化,浅表化,快餐化的阅读方式侵入人们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最需完善知识结构之时,却将时间投入到了碎片化的信息潮中,再难以静下心来进行系统化有深度的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生命的延伸,学习也应相伴我们的左右。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在社会中,持续放电,砥砺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