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为而不争—我读道德经(81)

为而不争—我读道德经(81)

作者: 南溪木木 | 来源:发表于2023-11-04 14:52 被阅读0次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翻译】

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言语自辩,爱用言语自辩的人不一定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知识不一定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没有真知灼见。有道的人什么也不保留,他愈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他越是把自己的一切给予他人,自己就越加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有道的人的法则是施惠于众人而不与人争夺。

【我的理解】

这段是道德经的收尾篇,在这一篇里面主要讨论了两个内容,一个是人的言辞,一个是人的行为。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主要是这两种。一个人的品行,就是通过他的言行来表现的。什么样是好的言辞?所谓的好,不是说让人听着好,而是对人有用。说真话,讲实话,就像现在经常说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为什么老子推崇这样的言行呢?他所处的年代辗转纷呈,尔虞我诈,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肯定是很脆弱的,君王们都喜欢溜须拍马之辈。越是有才能的人,对事物的本质和事情的本质看的越清楚,所以说的话就不一定非常好听,不一定符合君王的嗜好。说信言不美,就是讲真话,不一定好听,好听的话不一定是真的。有品行的人知识越丰富的人越不喜欢和人争论,因为他知道天道运行的规律,所以他不去参与一般人的争论对错。什么是好的行为呢?老子也认为多给予别人才是圣人之道,而不是索取。这段话如果按现在的理解,有点像吃亏是福,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个方面圣人都是掌握资源的人,所以他不能把资源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边,要让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就要给予;另一方面呢,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给予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圣人肯定是按天道所行。所以老子最后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就是对别人有利,而不去坑害别人。人之道为而不争,就是人间的大道符合天道的规律,有所作为,而不去去争名逐利。到这里呢,道德经就算是结束了很多解读道德经的人认为道德经是古代修仙的一种法门,其实也不能说他错,因为道德经有要求,人们按天道运行,符合天道那天道就会反哺他,所以他的身体肯定更加健康,寿命更加悠长。和道德经是一种修仙的法门,也不为过。我的解读对道德经还是很肤浅,尤其前面很多只是将原文进行的翻译,没有自己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随后,我会逐步修改,提升对道德经的理解深度,为喜欢道德经的人提供一点点帮助。

相关文章

  • 《道德经》81章:为而不争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

  • 道德经(81)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

  • 81-3 天之道利而不害

    81-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自《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意思是说:天理大道的原则就是有利而不加害,圣人...

  • 每日好句||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流水不争先”的智慧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为而不争”,等等,...

  • 善者不辩

    这是《道德经》第81章的内容,全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知者不博,为而不争”。说的是真实可信的话是不好...

  • 不争不辩,不攀不比,按自己的活法生活

    01 《道德经》中说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谓高尚的人处事,是做而不争功...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81:为而不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

  • 《道德经》为而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最后一章讲,“天之道,利而无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但是又有人说,如果不争,又如何走上更高的平台去...

  • 2019-11-18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道德经》讲的是王天下之道,孔子是讲...

  • 悟道随笔(四)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出自《道德经》。有所作为的人只是做好自己的事,不争强好胜。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而不争—我读道德经(8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pa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