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困在求职这条大路上的我,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窘境,面上了的又因为选择太多而纠结了……
求职网站上聊了一堆人事,面试的时候问出了好多细节的偏差,有些像是先广告上写的贼好,无责底薪几千起,六个半小时高效工作时长,包饭,双休等等,似乎是包装成了别人家公司的样子,也可能是我接触的行业范围比较窄不晓得还有这种“滋润的岗位”呢,然后又多去面了个,聊着聊着发现又有信息偏差了,再面个,信息偏差倒是没有了,只不过不在预期范围了……
这也都是我没有提前做好规划,没有提前先自我定位的错误,导致自己一直在坑里掉进去爬出来掉进去爬出来。用100的成本去补1的欠缺了,以致于现在都是浑浑噩噩的状态了。我发现一个没什么想法的普通人,哦不应该是想法太多的求职者,又是本地人,好像暂无房租压力就大大的放缓了求职压迫感,不着急,挑吧,反正已经耽误这么久了不挑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多亏啊!好像都还可以哈,那怎么选?要不再等等?基于多重心态,迟迟未做决定,没有下定决心。
今日看了新书《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的作者赵晓璃写的一篇推文,大概写的是一位28岁女性,辞掉工作去做自媒体,半年以后找不到工作的故事。四舍五入一下不就是我本人吗?尤其是她提出的“激情假设”的理论正正好好踢中了我的头盖骨。
28岁受访人自称是想要找一份喜欢的工作而迟迟未决,一直在寻找的路上而没有停下脚步安定下来。赵晓璃说有没有可能是这样的逻辑:没有因为你没有投入把工作做好,所以才一直没有发现喜欢的工作呢?由此提出了“激情假设”,它大概的逻辑是这样的:就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自然是没法调动自己的热情,没法踏踏实实投入现在的工作;因为无法投入所以干不好,因为干不好所以更加不喜欢,于是一直陷入在一个怪圈里,似乎新的工作局面永远无法打开....像不像仓鼠之轮?
当她揭开真实的内在原因,对于很多人来说,“找到喜欢的工作”更像是一个头脑的游戏,也是自我拖延与逃避的借口。我最后一层遮羞布被扯下来了。真的是我……
常言道,成年人的残酷法则是--但凡喜欢的背后,都意味着昂贵的代价,而我也正在付出昂贵的代价去承受这份“喜欢”,时间,金钱(求职路上的交通费,餐饮费以及未就业的零收入),精力以及其他,我想我是时候去止损了。
大概这个世界是没有喜不喜欢的,适不适合的工作了,只有熟不熟的工作而已。现在的我,还真是没有选择权,没有达到那个高度,共勉之,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