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还乡手记”非虚构故事大赛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作者: 秦小瓦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18:21 被阅读0次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在我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故乡就有一个习俗,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过年的。到如今,依然有许多人遵循这样的传统,然而我的父母今年竟欣然盼着我回家过年了。

作为一个嫁出去几年,已经有两个孩子的我,时隔几年重新回到故乡过年,内心竟有了像孩童时代那样的雀跃。

(一)回家路上的序曲

我们决定腊月二十八那天回家,提前一天就得收拾好两个孩子的东西。大人们不要紧,孩子们过年那天是一定要给穿新衣服的,所以就得多带几件。此外,还要给两个孩子洗澡理发,再买好给父母的年货,装好行囊。终于在深夜十点多忙完了,两个孩子却激动的不睡觉了。

哥哥和我一样在省城工作生活,所以第二天早上,作为外援的哥哥,就来家里帮忙我们一起拿东西回家了。我们一行五人,哥哥和老公各抱一个孩子,我拎东西,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回家了。

汽车站的人已经比平时多了好几倍了,我们排着队过安检。我家小儿才四个多月,在我怀里睡着了,旁边几条队伍的人都挨着紧紧实实,队伍还是慢慢的缓行,有那么几秒钟,想着孩子这样难受,我真想不回家了。但是想想回家的初衷,既是为了陪伴父母,也是想让大儿感受家乡的年味和习俗,毕竟城市里整日住在楼上,孩子实在闷。作为一个两孩妈妈,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父母,就开始有了为自己孩子的小私心,想来也是惭愧。

省城离我们的那个小县城不远,只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小儿好搞定,只要在车开到半程过了之后,用我的大号围巾挡住,让他吃一回母乳就好。现在对于这种在旅程中喂奶的事情,我已经能够勉强习惯了,犹记得大儿第一次坐长途车,他饿的嗷嗷直叫唤,他娘我却羞羞答答的坚持不想在车上哺乳。还好,面子抵不过儿子,我终于开始了这样的经历。小儿吃饱之后,就呼呼睡着了,大儿却是难搞定了。一路上各种软硬兼施,吃喝伺候,讲故事玩小游戏,终于让他安静的到达了目的地。

故乡的冬天还是那样的冷冽,一下汽车迎面就是冷冽的西北风。从县城到家里就只有二十分钟的车程了,看着熟悉的路,我的家就在眼前了。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二)翻新的家和不变的家人

家里的院子经过几次翻新后,已经变得像一个小庭院了。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再也不担心突然起风会卷起尘土了。客厅的几盆花,被爸爸养的格外好,门前还种着几株竹子。

爸妈还是我那熟悉的爸妈,爸爸还会因为痴迷看小说没听到妈妈的某个吩咐惹得她生气,妈妈总会因为一些小事唠唠叨叨却手上一刻也忙不停。我在厨房帮妈妈干活的时候,看见爸爸在抱我家小儿,还在教大儿认数字,笑着对妈妈说,“我爸现在居然爱抱孩子了。”我妈头也不抬的说,“那肯定嘛,人老了,自然就开始爱孩子了。”我那只痴迷自己小说世界的爸爸,变成了一个对孩子很有耐心的爷爷。哦,时光呀。

按照以往的惯例,除夕那天,吃过早饭之后,就要开始收拾院子了。

以前每家每户大扫除之后,就把垃圾都扔到附近的一个默认的垃圾坑里,但这两年村里有了垃圾车,家家户户的垃圾都放在门口的垃圾桶里,等垃圾车过的时候大家都会倒上。除夕下午,约莫大家打扫的差不多时,外面收垃圾的车那固定的音乐响起来,妈妈立马就放下手里的活,去到门口等着倒垃圾了。我跟出去,看着每家门口等候倒垃圾的邻居们,不由感叹村里越来越文明化。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打扫完院子,就是老三样,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啦。

爸爸主张今年的对联自己写,已经把笔墨纸准备好了。我不想露怯,哥哥便和老公跃跃欲试。我负责找对联的内容,结果一搜,居然弹出来一个新功能,只要写自己想要的几个字,系统就会自己弹出一幅对联,不满意刷新一下,还会有其他的对联可供选择。这个智能的世界,实在是太会给人省心了。

我问妈妈说,你想让对联里有啥字,妈说,“福呀,财呀,都可以”,就这样找出来几幅对联,给大家念一下,没有异议就准备写了。他们写完之后,大家一起围观来看,老公有一些书法功底,写的字较胜一筹,哥哥虽然写得随心,胜在对联是自己编的。

妈妈弄好浆糊,哥哥便和我开始准备贴对联了,孩子在边上凑热闹,也要抹一抹那浆糊。

爸爸取出两个大红灯笼,准备挂在门廊上,孩子激动地和外公抢灯笼玩。鞭炮声可真大呀,吓得我赶紧捂上孩子的耳朵往屋里躲。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忙完外面,就该准备年饭了。除夕属于年末,讲究要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妈妈做饭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大家吃得很是满足,爸爸哥哥和老公,他们三个喝了一点小酒。晚上的时候,他们带着孩子去院子里放烟花,火苗四撒开来,很美很美。孩子的笑声在耳边,让人看着很是喜悦。

爷爷奶奶的照片摆放在堂屋里,除夕的年夜饭也要给他们摆上几碗,我端过去的时候看见爷爷奶奶的照片,想着他们竟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我在心里对他们说,这么多年了,我如今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如果最疼我的你们还能看到我的两个孩子,该有多么的开心呀。

眼看着春晚就要开始了,我问哥哥说,这几年除夕不停电吧,哥哥说没有。记得小时候,每年除夕春晚刚开始,就会停电。现在应该是修好了吧。

好巧不巧,当春晚的歌声刚响起一会,突然又停电了。我打开手机的手电筒,顺便看了下时间,八点十三。爸爸出门去探看情况回来说,“一会就来电了,等着吧。今年突然用空调的人太多了。”

果然,不到九点的时候,电就来了。还没看上几眼春晚,孩子们都开始困得要哄着睡觉了,大儿吵着让我讲睡前故事。我在我的房间正陪伴孩子入睡,哥哥在门口喊着,“你来不来,王菲和那英出来唱歌啦!”我回喊,“不来了,明天看重播,孩子要睡觉了。”

(三)过年的旺火,走亲访友和催婚

故乡过年的习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跨年零点的烧旺火了。在凌晨的时候,点起提前堆放好的松柏枝,看着火苗燃烧,祈祷新的一年,继续要旺。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凌晨还差几分呢,心急的村里人家就开始噼里啪啦的放鞭炮了。我们也来到院子,准备烧旺火了。火秒燃起来之后,迅速的窜起火来,地上是火苗,接着外面天上的烟花,一时间霎时热闹。记得以前每次烧旺火,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的许下心愿祈祷。现在最重要的,当然就只是父母和孩子身体健康就好了。我抬头看着天上的烟花,再抬头就是满天的星星了。城市里的星星总是很难看到,就显得故乡的星星格外迷人了。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大年初一的早上,妈妈要在旺火堆前,摆上桌子和蒸好的花馍,向上天祈福。然后,就开始给本家拜年了。一大家子的人先到自家的祖宗祭拜,然后由父辈领着,去到同姓宗族家里去祭拜他们的祖宗。巷子里大家碰见了,都乐呵呵的说一声“年好,年好。”

初一这天,最开心的当然是孩子了,有很多的好吃的,有压岁钱,还有大人比往日更多的宽容和宠溺。大儿非常快乐的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听哥哥说家里这一片近几年特别的喜欢来喜鹊。孩子高兴地跟我说,“看,妈妈,那边电线杆上有好多小鸟。”故乡的蓝天白云,永远清澈的像孩子的眼睛,只一抬头,就让人喜悦。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我妈准备好一大盘买来的各种好吃的端给孩子,他最喜欢的却是外婆自己做的一种吃食,家乡人叫它“花花”。我们过完年回到家之后,孩子还惦记着,我便给妈打电话,问家里还有吗,让我哥来时再带一点。家里的已经招待客人吃完了,没想到妈连夜又做出了一大袋,让哥哥给捎来。当然,这是后话了。这种吃食我也超喜欢吃,平时当然也可以做,但我妈也只是每年过年的时候才会做一次来吃,是过年的必备,过年的习俗。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初一的中午,就是各自找朋友的时间了。我还未出嫁前,每次一吃完早饭就出去会同学朋友,有时会直到晚上十来点才会回家。今年带着孩子,是哪也去不了了,就安心在家里带孩子,帮妈做饭包饺子。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哥哥的几个哥们来找他,我一看还是小时候的那几个人。长大以后,认识的人越多了,交心的朋友就越难找到了,我还蛮羡慕他们,每年雷打不动的都要喝几杯聚几天。我的那些姐妹们都各嫁一方,大家年后回娘家拜年也就呆个一两天,根本没法聚。不像男孩子们,无论平时在哪里,过年大抵都要回到老家,总是能和哥们聚聚。

当然,虽然我的苦恼在于带孩子失去了自己的自由,但我哥的苦恼在于妈妈的催婚。

哥哥比我就大一岁,妈妈眼看我家老二都出生了,她儿子居然还不肯结婚,几乎一见到我哥就会催婚。我哥有时候还会敷衍说,“在找呀在找呀”。实在没耐心的时候,就会说,“我不想结婚,为什么要结婚呢。”我的文艺男青年的哥哥,觉得一个人过就特别好。

其实,我很支持我哥,结婚带孩子真的是极其麻烦的时候,如果自身愿望不强烈,那么真的结婚生孩子了会特别痛苦。但是作为我妈的贴心小棉袄,我当然又得理解她了。对她来说,儿子的婚事是她人生中排名前几的事情,不解决好,她怕是想起来就要夜不能寐了。我哥常常寄希望于我,能够帮他宽慰父母;妈妈又老是把催婚我哥的事情间接的转嫁给我。我是他们永远的传声筒。

大年初二的时候,姑姑来我家拜年,言谈间又说起我哥,“你也要赶紧找对象结婚嘛。”我哥说,“为啥一定要结婚呢?”姑姑说,“人这一辈子不都是这样过的嘛!”哥哥笑着说,“姑,你是咱家文化程度最高的长辈啦,你咋都不能接受不结婚呢?”姑姑略一沉思,说,“哦,那你要独身主义吗?哦,那也行么。”我妈在一旁附和着笑,我猜她心里又在翻江倒海了。

我只能心疼我妈,理解我哥啦。毕竟,婚姻是每个人自己的自由。

(四)二十年前的畅想,如今都实现了吗?

记得上小学时经常要写一篇文章,想象一下20年后家乡和母校的变化。

当年的20年后,也就是当下的2018左右了。我记得当时我写文章的时候写到,我回家乡看到母校,看到母校的房子盖了七层楼。我不敢写得更高,那个时候害怕20年后实现不了,到今天确实没有实现,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去到县城读书了。我们上学时,一个年级有七八十人,现在据说连七八个都快凑不齐了。也许再过几年,我的小学就要消失了吧。

还有一些东西也要消失了,比如,我们小时候特别稀罕的爆米花。快过年那几天,总会围着爆米花的那里,每一锅一出来,孩子们都会抢着去吃那些炸到旁边的爆米花。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已经没有人再吃那种爆米花了。反而偶尔在城市里,倒见路旁有那种爆米花的。

故乡的很多的东西,都变得比我畅想的更好更先进了。比如,村里的道路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路灯,比如,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网络,人人都有一个手机,连小商店里都可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付款了。有些事物,是20年前,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当时教我们写作文的语文老师们,大都已经离开了学校,因为他们好多人都是民办老师,重新回归农村耕作生活,我不知道他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

其实我很想去看我的那些老师们,但是我至今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大成就,所以也不敢前去打扰他们的生活。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与祝愿,希望他们生活顺心。

以前觉得一节课都那么漫长,到如今连二十年都只是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

(五)这里到处都是和平的阳光

初一过后,就是走亲戚拜年的时候了,我们准备回家,让爸妈也休息下准备走他们的亲戚。 离开的时候,气温突然降了下来,冷了好几度。孩子欢快的跟外婆挥手说,“外婆,再见,我们过几天再来看你。”我不知道两岁半的他何时学会了这种道别的话,却明白他还不知道离别意味着什么。

许多事情都在变,带两个孩子坐车本来实在不方便。但是我们居然用上了滴滴打车,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把我们接走,真是太方便了。

我坐到汽车里看着窗外的风景,看着我的家乡在我的身后不断蔓延,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觉得既喜悦又忧伤。忧伤的是我又要离开了。喜悦的是,故乡在一天天的变好。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作为听流行歌曲长大的85后一代,我却格外钟情于一首民歌《我的祖国》,我特别喜欢里面的几句歌词,“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我从小生长的村庄有一个在我看来最好听的名字,叫做“和阳”,每次我给别人介绍的时候都说,“和平的和,阳光的阳,那里到处都是和平的阳光”。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这和平的阳光洒在我身上,我就觉得,自己从未远离过故乡。

#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乡手记#二孩妈妈回娘家过年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rc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