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自那服阙完毕,来京会试。先来拜见了那已经升做国子监司业的周学道,便递了个帖子进去。
周司业看着上面写着范进,心下便明白了,知道是那广东拔取的,于是更叫快请进来。范进进来,口称恩师,叩谢不已。周司业双手扶起,让他坐下。相与说了许多话,又留着吃了饭,相别而去。这范进也确确实实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还是很讲究礼义的,始终不曾忘记当年提拔他的周学道,属实令人钦佩。
会试已毕,范进果然中了进士。数年之后,钦点山东学道,命下之日,范学道即来叩见周司业。周司业道:“山东虽是我故乡,却也没有甚事相烦。只心里记得训蒙的时候,乡下有个学生叫荀玫,那时才得七岁,这又过了十多年,想必也长大成人了。他是个务农的人家,不知可读得成书,若是还在应考,贤契留意看看,果有一线之明,推情拔了它,也了我一番心愿。”
范进听了,专记在心,去往山东到任。
考事行了大半年,按临兖州府,生童共是三棚,就把这件事忘怀了。范进在发童试案的前一晚才想起,顿时急了,怕没有办好老师吩咐的事,翻看了上百张卷子却没找到荀玫的卷子。幸得门下一个年老幕客的提醒,或许那荀玫已经中学被取了也不是。果不其然,已取的十几卷中头一卷便是荀玫。范学道看罢,不觉喜逐颜开,一天愁都没有了。
次早发出案来,传齐童生发落。一等,二等,三等都传过了,那四等第一名却是那当年肆意嘲讽周先生的梅三相,即梅玖。范学道阅过卷后,极为不满,嫌弃他不以文章为本业,做的荒谬无度,便要责罚他。梅玖急了,竟谎称自己的先生是那周司业,想以此避过责罚。
众位看官,笑也不笑!当年的他仗着自己进学的身份硬是要比自己年岁大的周先生作揖,周先生没得办法,只得依了。却不曾想这梅玖变本加厉,嘲讽起周先生吃斋的习惯,令其下不了台。也的确应了古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如今倒好,被自己当年欺负过的人的学生教训,实乃可悲。
那范学道也的的确确不知当年的情况,便放过了他。又将那新进儒童的头一名荀玫点入,好生鼓励一番,荀玫跪下谢了。
恰逢梅玖还站在辕门外,荀玫忍不住问道:“梅先生,你几时从过我们周先生读书”,那梅玖欺他年幼,一顿海吹。说当年他从周先生读书时,荀玫还未出世呢!荀玫自是被蒙在鼓里,继续闲说着,次日两人一同回汶上县薛家集了。
次年录科,荀玫取了第一。果然英雄出少年,到省试,高高中了,忙到布政司衙门里领了杯,盘,衣帽,旗匾,盘程,匆匆进京会试,又中了第三名进士。自此顺途,便不在话下了。
说那荀玫小子,倒是运气甚好,昔年因为王举人一梦,对周先生说那会试榜上第三名正是同县叫做荀玫的。自那时周先生记在心里,吩咐范学道帮衬帮衬。没想到十多年后竟然应验了。可以说,这还真是一半天定,一半人助的福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