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由-一个心理学问题?
1.人的倾向(如贪求权利渴望臣服、沉溺恐惧、爱恨、感官享乐),最美好的或最丑恶的,并非人性固定的生物部分(如饥、渴、性),而是创造人的的社会进程的产物。换言之,社会不但具有压抑功能,还具有创造功能。人性是人类社会进程的产物,也有某些与生俱来的固有的机制和规则。
2.社会心理学:要阐明作为社会进程结果的激情欲望焦虑是如何变化发展的,以及揭示被塑造成特殊形式的人的能量又是如何反过来变成生产力,塑造社会进程的。
3.本书的主题:人从人与自然的原始一体状态中获得的自由愈多,愈成为一个“个人”,他就愈别无选择。只有在自发之爱与生产劳动中与世界相连,或者寻求一种破坏其自由及个人自我完整之类的纽带与社会相连,以确保安全。
二、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凌两可
4.个体化进程有两个方面,一是儿童在肉体情感和精神上越加强壮,各方面的强度和活动都在增加。二是孤独日益加深,为了克服孤独,个人便放弃个性的冲动,要把自己消融在外面的世界里,此必然带有臣服的特征。另一种避免孤独和焦虑的方式是与人和自然的自发联系,此联系的本质体现是爱和劳动。
5.亚当他形单影只,自由自在,但又觉得无能为力,恐惧异常。新获得的自由成了诅咒,他摆脱了天堂甜蜜的束缚,获得了自由,却无法自由地治理自己,无法自由地实现个性。消极的“摆脱束缚,获得自由”与积极的“自由地发展”并不是一回事。
三、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新教主要教义的心理含义)
6.加尔文和路德的自我贬抑机制:根本怀疑导致拼命追求绝对的确定性。加尔文为此坚定地认为人分两类-选民和弃民,而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种观点否定了人生而平等,纳粹意识也是同样的原则。
7.人为了逃避焦虑状态,无能为力和微不足道感,疯狂拼命地做事。这种加尔文教义的“努力”,是强迫性的,它的非理性在于:活动并不意味着创造一个被渴望的目标,而是为了找出某种事情是否会发生的征兆,这些事情是已事先决定好了,独立于人自己的活动或控制的。
8.现代人生活的“义务感”,都带有浓重的敌视自我色彩。它驱使人按照自认为是自己的愿望和目标行事,而实际上他们却是外界社会要求的内外化。
9.最成功的阶级是积极的自由,底层阶级是追求自由,中产阶级是消极自由。
逃避自由四、现代人自由的两个方面(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如何沿着发端于宗教改革时期的方向继续影响人的人格的。)
10.
五、逃避机制
六、纳粹主义心理学
七、自由与民主
附录 性格与社会进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