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丨朱光潜《谈美》慢慢走,欣赏啊

阅读丨朱光潜《谈美》慢慢走,欣赏啊

作者: 小橘子橘子吖 | 来源:发表于2022-06-08 00:05 被阅读0次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美感是什么呢?从积极方面来说,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而这种形象是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生有一种距离,美感经验中,我们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见出美的形象。从消极方面说,美感不带意志欲念,有异于使用态度,也不带抽象的思考,不同于科学态度。

          这些听起来是不是很抽象?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没有去考虑过这些。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美的,只要是看着无法忍受的就是丑,这样区分固然是存在很大偏见的。你说一个东西很美,却又讲不清楚它为什么美,一句简单地我觉得它很美,自己都觉得无地自容。在“美”的世界里,有很多专有词汇,这些我们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只是没有把它们归类。读朱老先生的大作,很容易置身其中,什么是美呀?我说了不算,听听老先生怎么说的。

    1.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因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对待同一个东西,会有不同的看法,就比如一棵树,木商只会觉得这个棵树能做什么东西,值几个钱,植物学家会关心这棵树叶子的形状,果实的形状,四季的形态,而画家什么都可以不管,只管审美。这就是分别从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事物。由此可知一棵树并不是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赏者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三种态度有什么区别呢?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基本的生活,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只有明白了使用之后,我们才能对它做出其它的反应动作,爱他,恶他,求他,拒他。科学的态度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看到了美女,只是去研究她的构造,细胞组织,而不是去向她求爱,看到了一堆粪便,不会掩鼻走开,而会说这是病人排出的。美感态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独立绝缘,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美感的世界,就会忘了周围的一切。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是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三种态度有时候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东西身上,但更多的时候都需要被割裂开来看待,当然,如果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总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美。

    2.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在读五柳先生的诗作时,我们时常会觉得种田人的生活是理想的生活,可是农人自己在烈日寒风之中耕作时所尝到的滋味,绝不会像五柳先生所描写的那样闲情雅致。人常常是不满足于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得境遇,同样的对于过去和现在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原来很艰辛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的回忆。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

          如果持有实际的态度去看待,它们只是工具或是障碍,都只能引起我们的欲念或嫌恶,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出来。美和实际人生是有一个距离的,要见到本身的美,必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一件本来很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卓文君的不守寡,与司马相如私奔,陪他当垆卖酒,我们现在把这段爱情传为佳话。我们在时过境迁之后,不受当时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当成有趣的故事来谈。很多人都会说初恋是美好的,但是刚与初恋闹矛盾即将分手的那段时间,你不会觉得她是美好的,甚至恨不得把她赶紧躲避。只有经历过时间的洗礼,才会怀念从前本来可以拥有,却又失去的,那些遗失岁月的美好。

    3.宇宙的人情化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在我们欢喜的时候,山川河流都是眉开眼笑的,自己在悲伤时,风花雪月都是在叹息。移情作用和美感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不单是由我及物,同时也可以是由物及我,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的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属性的东西可具有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有了生气。从理智的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

          “人比黄花瘦”,看到了瘦弱的花儿不禁想到了自己,两者同病相怜。

    4.美感与快感

          美感是什么?它起于形象的直觉,有两个要素,其一,目前的意象和实际人生之中有一种适当的距离。其二,在观赏这种意象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于无意之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通常人所谓的“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看到美丽的姑娘可以产生美感,也可以不生美感。如果你只是觉得她可爱,给你做妻子你还不讨厌,你所谓的“美”只是合于满足性欲需要的条件。而如果你见了她不起性欲的冲动,而是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去打量,那就和欣赏雕像和画作是一样了,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有占有欲。

          喜欢一朵花,未必一定要把它摘下来,喜欢风,难道叫风停下来,让我闻一闻?喜欢云,难道叫云飘下来,来罩着我?带着欣赏的眼光,才能发现更多的美。月亮很美,是因为它属于每一个人,如果有一天,月亮只属于你一个人了,你反而诚惶诚恐,不觉得它美了。

    5.美感与联想

          什么叫做联想呢?就是见到甲而想到已,无非两种原因,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看到春光你能想到少年,看到菊花你能想到节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看到了芳草就想起了绿萝裙。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的,所以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起联想。

          联想有时可用意志控制,在构思文章或是追忆过去一时记不起的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线上去走。但是大多数场景下,联想都是自由的,无意识的,飘忽不定的,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答案有两个,一个是肯定的,一个是否定的,各有各的道理。我们否认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分开来讲,不过关于美感与联想这个问题,还是赞同形式派的主张。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但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联想就是指由甲而已,由已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从这样来讲,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

          联想大半是偶然的,看到一幅画,如果你不聚精会神于画的本身,你就会联想到其他的东西,这些联想有时能提高你对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许多人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了。

    6.考证、批评与欣赏

          把快感和联想认为是美感的是一般人的误解,还有一种误解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

          考证所得的是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了解和信欣赏是互相补充的。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考据就是一种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批评,并非如此。第一类批评学者自居“导师”的地位,他们喜欢发号施令,说小说应该怎么做,说诗要用音韵或是不要用音韵,说悲剧应该用伟大人物的材料等等,如此等类的教条不一而足。第二类批评学者自居“法官”地位。这些人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然后以这些纪律来衡量一切作品,和它相符的就是美,和它不符的就是丑。第三类批评学者自居“舌人”的地位,他们把外乡话翻译为本地话,叫人能够懂得,他们不敢发号施令,也不敢判断是非,只把作者的性格、时代和环境以及作品的意义解剖出来,让欣赏者看到易于明了。第四类批评学者可以说是“饕餮者”的地位,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它印象描写出来。一般讨论读书方法的书籍往往劝读者持“批评的态度”,这所谓的批评大半是指“判断是非”,不要“尽信书”。

          总而言之,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从前老先生们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又不太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7.美与自然

          什么叫做美呢?在一般人看来,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生来就美,有些人生来就丑。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也有很大的问题,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以知道美本在物之说就有些不妥了。

          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美的欣赏也是如此,也就是要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带有占有欲,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院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花瓶里,你只要能欣赏它,它都是一样美。

    8.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所谓写实主义,就是完全按实在描写,愈像愈妙。既然是要像,就不能不详尽精确,所以写实派作者喜欢到处收集“凭据”,把它们仔细的记录下来,整理一番,就成了作品。理想主义认为,自然中有美有丑,艺术只是模仿自然的美,丑的东西应该丢掉。美的东西之中,又有些性质是重要的,有些性质是琐屑的,艺术家只选择重要的,琐屑的应丢开。

          在表面上看,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似乎相反,其实他们基本主张都是相同的,都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有所谓的美。只是写实派,以为美在自然全体,只要是葫芦,就可以拿来作画的模型,理想派则以为美在类型,画家应该选择一个最富于代表性的葫芦。

    9.艺术与游戏

          一切的艺术品都是如此,没有创造就不能有欣赏。欣赏,只要是能建出一种意境而创造,却须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出来,成为具体的作品。

          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是先研究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有类似点,其一,像艺术一样,游戏把所欣赏的意象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一个具体的情境。其二,像艺术一样,游戏是一种“想当然尔”的勾当。其三,像艺术一样,游戏带有移情作用,把死板的宇宙堪称活跃的生灵。其四,像艺术一样,游戏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

          艺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

    10.创造的想象

          一个诗人在创造一首诗的时候,一定用了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种分想作用,一种联想作用。“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个意向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向分开而单提出它来。小孩子读死书,往往要从头背到尾,才想起一篇文章中某一句话来,也就是不能吃“分想”的苦。

          类似于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托物”。我们要善于发散想象,不要拘泥于惯性思维,正是因为有了创造,我们文化的河流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1.创造与情感

          诗人于想象之外必有情感。

          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调协,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因为有情感的综合,原来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似重复的意向也可以变成不重复(如《诗经》)。

          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或出于己,或出于人,诗人对于出于己者须跳出来观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

          有了情感的创造,才容易把人带入进去,如果只是苍白无力的,只会让人疲惫。一首小诗,正是因为蕴含了情感,才能打动人,不然只是文字的堆砌,自我感动而已。

    12.创造与格律

          在艺术方面,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格律的起源都是归纳的,格律的应用都是演绎的,他本来是自然律,后来才变为规范律。最初的诗人都无意于规律而自合于规律,后人研究他们的作品,才把潜在的规律寻绎出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是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杂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容易,由变化到整齐却很难。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的自由,从整体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

    13.创造与模仿

          因袭格律本来就已经是一种模仿,不过艺术上的模仿并不限于格律,最重要的是技巧。技巧可以分为两项,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体的知识。各种艺术都有它特殊的筋肉的技巧,学一门艺术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起初都是要模仿。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们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故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

    14.天才与灵感

          天才自然有一部分得诸于遗传,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虽然两者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因为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钱去做出生意来,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最容易显示出天才的地方就是灵感,灵感有三个特征。其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其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到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其三,它也是突如其来的,练习做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

          从近代心理学发现,这所谓的灵感,其实就是我们潜意识的心理活动,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了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

    15.人生的艺术化

          人生是多方面而却相互和谐的整体,把它分析开来看,我们说某部分是实用的活动,某部分是科学的活动,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动,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完美的人生鉴于这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它们虽是可分别的而却不是互相冲突的。

          艺术的创造之中必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觉得有趣味就是会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文/紫青 2022/5/18


    写在后面的话:

          很多感觉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你要细心去体会,就像是爬一座山,不一定非要是山顶的景色才诱人,沿途的风景也可以慢慢欣赏。如今的生活匆匆忙忙,睁开眼就是新的一天,还没有晃过神,太阳又落下了。在忙忙碌碌中,也不要忘记身边的美,它可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可能是人的一个行为举止。留心观察呀!生活处处都是惊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丨朱光潜《谈美》慢慢走,欣赏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yc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