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都在读书,为何效果不同?

都在读书,为何效果不同?

作者: 周婧sculptor | 来源:发表于2017-03-02 12:13 被阅读128次

    《欢乐颂》中总是有很多情节引起观众的共鸣,相比于一些不贴合生活实际的言情偶像剧,它更接地气。其中有一段,是邱莹莹被渣男坑又丢掉工作,消沉了几日,忽然被几本成功励志学的书“醍醐灌顶”,仿佛找回了生活奋斗的激情,然而却被安迪浇了一头凉水。邱莹莹不服气,安迪说这类书没有现实意义,的确,回想起来自己也曾经读过不少。成功不是嘴上说心里想就能达到的,生活现实要比那书中更加残酷无情,以为打了鸡血就可以一路横冲直撞,畅通无阻,那是在自欺欺人。

    都在读书,为何效果不同?

    1.

    如今市面上,电子设备上,书籍的种类五花八门,封着精美的透明包装,你只有把他买回家才能开始拜读,才知道里面究竟能否让你感兴趣,不像商场里买衣服,试好了才掏钱。那放在货架子最佳位置的畅销书真的表里如一吗?我们真的有如火眼晶晶般的分辨能力吗?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手不释卷了,比如我的大学同学们。不过大家都喜欢在手机上看网络小说,那种如痴如醉的程度,令我这个手里握着纸质书的人都自愧不如。

    吃饭睡觉也会唏嘘一番书中的情节,大多是虐心的令读者五内俱摧,感叹心机婊的手段,感叹傻白甜的白痴,倾慕书中描绘的绝代佳人。我偏偏不喜欢看虐心的宫斗剧或是耽美文,看得时候为各种情节搅得肝肠寸断,可那分明不现实,却令读者硬要在现实生活中寻得类似的影子,方能满足内心。我的大学同学却一致认为,正因为“虐”才吸引人。

    然而读了几十部网络小说的同学们,却深深沉迷于其中的二次元世界,时常半梦半醒,本以为看得足够多积累了雄厚的写作功底,现实中却一篇走心的正经文章也写不出来。

    为何有着同样的学历,类似的波澜不惊的经历见识,人却不同呢?大概是与他读得书有关。

    2.

    读书时的心境和目的,首先决定了我们先拿起的是哪一类的书籍。

    生活工作之余读书,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娱乐放松,读书的目的便是让自己进入另一番境界来消遣,这时那些网络小说便可信手拈来,在其中寻找现实中难以满足的慰藉,书中人物被虐得越惨,反倒看得越津津有味。又如一些成功学的书,读完后除了心潮澎湃别无它感,就如邱莹莹。

    这类书说好也不好,说不好也不尽然,只是读罢了,没有余音绕梁三日的韵味,合上了后也没有多大兴趣再反复琢磨。乐趣也只可能存在于你读它的过程中,然而抽离之后,对身心,对思想,对写作能力似乎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还是要正常吃饭睡觉,感叹生活波澜不惊,感叹自己不能穿越过上书中人物的日子。若说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也不过如此,总是鸡肋的光阴。

    3.

    有一部分人是为了摄取知识,为了博古通今,丰富见识。既然足记无法遍布山川大河,没有机会接触更多不同层次的人,就让自己的灵魂游历上下五千年好了,这是带着雄浑的力量和气度在读书,把自己放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带着评判的心境去回归。

    读过《孙子兵法》,方知“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读了《东周列国志》,方知国家兴亡,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方知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读了《史记》,方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有人认为历史书籍记录早已逝去的事,在现代化的社会已经落后不实用了,那一定是他并未读过,我相信读过之人绝不会妄下决论,这一句顶十句的古文韵味,是当代的青春文学无法比拟的。这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大气磅礴的智慧是千锤百炼之后,才生生不息的,有幸领悟更要珍惜。

    倾心于史书的人面对世事,总有理智的心态,颇有主见和道理的评判,阅尽历史的沧桑,总有超越平凡人的气度和潇洒,这是史书的魅力。

    4.

    还有一部分人读书是要解惑,想在生活的迷津中寻找渡口。哲学思想看似枯燥无味,心不静的人如何能读下去?若想在喧哗闹市中寻得一方宁静天地,那老庄的思想便是良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若烦恼于仕途得失,读到《红楼梦》这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平常心对待,得失不惊,便是于书中若悟。

    郁结于心不知如何顺畅,拿起这类书,随意读来,寥寥几句,便如醍醐灌顶,这便是它的魅力。久而久之,你再不会为了生活琐事愤愤不平,目光会放得更长远,心境会变得更平和,在碌碌人群中,也是与众不同的超然存在。

    5.

    当然,读书总要有所收获,比如在写作能力上,世上没有速成法,“无他,唯手熟尔”。不但要看得多,更要边看边记。好书看到三遍,诵而时习之,时时回味,每每都有新意。

    我更喜欢纸质书籍,它于掌中握时,总有种真实感和郑重感,带着这种感觉去读,当然作者的字字句句,你都不忍心轻易略过。更方便写上自己当时的感悟体会,波浪线上的文字便是那精中之精,醒目而便于积累。长久下来,总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也会妙笔生花。

    都在读书,为何效果不同?

    读什么类型的书,恰如你选择做什么类型的人,对不同书籍的喜好,决定了你接受什么样的指引,现实的还是虚妄的。带着什么心境去读,是草率还是认真,决定你的阅读是否真正有效,还是单单只为了打发时光,娱乐自己。

    都说读书修身养性,究竟修的是洒脱健康的身,养的是高远淳朴的性;还是修迷幻虚伪的身,养的是碌碌无为的性,究竟要浮夸还是要真实,全在自己所选。

    生活中不乏对任何小事都侃侃而谈的人。读得书少,读了一两本便觉得大悟人生,看透彻了人生百态,总带着自以为与众不同的语气,逢人遇机会都要畅谈评说一番,到哪里都是几本书中的那几句话,自负而轻狂,只局限于眼前的境界。

    书读得越多,人就越会觉得不足,认为所览之书不过是冰山一角,便不会随意的下结论去评说,行事为人更谦逊严谨,更有双明亮而洞察一切的眼睛,他的目光和境界已经到达了更广阔的高度。在人群中总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认真读书,读好书的魅力。与这样的人接触,仿佛在阅读永不卷收的文章,他的灵魂如同永不干涸的甘泉。

    光阴如水,书卷藏金,择书如择友,慎而为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在读书,为何效果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yh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