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本书《情感经济》,觉得题目有趣便去听书了
我原以为这本书是将爱情、婚姻中那些关于经济的话题,但是我想错了。
本人书是要告诉我们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催生出一种“情感经济”这种经济形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样态呢?就是说,人工智能负责思考,而人类负责提供情感。
首先要说明的是,所写到的“情感经济”不是指收费,不是指金钱,而是指那些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人工技能都被取代后,留存下那些需要提供情感支持的工作样态。
随着无人售卖机、无人机、无人值守超市、无人售票机等等的出现,人类时常会恐慌,会不会有一天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思考过,但是我今天想讨论的是:
你记得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中,有哪些行业是不可被取代的?
有人认为那些强社交的工作是不可被取代的,需要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工作是不能被取代的,作为我,一名教师、一名心理咨询师,面对人工智能,我想我的职业可能是不可被取代的,我也只能说“可能”。
先来分析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在疫情阶段进行过线上教学,教学效果不佳,我们透过微信、QQ、钉钉,还有其他的教学平台软件,比如:学习通,我们进行的只是沟通、只是交流,贴近心灵的,心与心的交流是与面对面交流无法比拟的。
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我们的延伸、语气、动作都可能产生很多微妙的作用,所以在很多培训中,只要学习者有时间,在线上、线下的选项中,哪怕后者费用更高,但是依旧是最佳选项。
再来讲讲心理咨询,心理咨询需要来访与咨询师建立良好咨访关系,咨询可以是线上或者线下,但都是一对一,在疫情当下很多的咨询转为线上,可能这种形式对于那些不太愿意暴露自己在做心理咨询的人来说,是更安全的方式。
目前在我的咨询经验中,我做学生个案更多是面对面咨询;在我做督导时更多是线上督导;这两种模式的选择是取决于看那种模式更便利。
很多人会说心理咨询是免费的吗?
如果你是学生,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咨询是免费的。
但如果你已经是工作者,那你遇到的所有的咨询都是收费的。
咨询的费用根据咨询师的学习经历、咨询经验来定,如果咨询师有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的咨询师,咨询费用相对会贵一些,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咨询师,收费标准不一。
今天我想谈的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中,咨询师能够被取代吗?
我坚定不会,心理咨询是一份人与人互动的工作,建立人与人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过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都恰到好处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在一次又一次的咨询过程中,来访能够对咨询师建立起信任感,在每一次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眼神、语气、动作,每一次的发问,每一次来访表达后给予的回应,都在一点一点地促成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技术如何发展,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心理还是需要人与人的心灵互动的,我们不是铁、不是机器、不是动物,我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有差异的人类,我们需要更多情感关怀,也需要更多精神的慰藉,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