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读书,可是意识上的认知却只是提高了一星半点,并且还有倒退的可能。

最近加入每日一更,我的大脑突然感觉苏醒啦!每天都在思考自己是怎么读书,自己是怎么学习的,自己的这些能不能也帮助到别人,让别人也少走一些弯路。如果这样能尽绵薄之力,写的东西才会有意义,才会让自己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首先我发现学习知识,就是数学上的合并同类项,只有你能把知识合并同类项,你做到的就是举一反三,把所有类似的,有共性的都纳入到一个点,我们就可以记住啦,因为关联的知识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
就比如,我之前看一本书《激发你的潜能》五个步骤:
1.明确的观点,使命,价值和动机。
2.进行友益的自我交谈
3.设定目标并铭记在心里
4.付出行动及时更正
5.塑造自己和团队

那么,卡耐基里面讲成功五大步骤,完全和这也是契合,他里面讲:第一,明确的目标,第二详细的计划,第三立刻行动,第四修正行动,第五坚持到底。
很多书都可以总结出一个公式,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把它合并在一起。这就好比我们把各种袜子放一起,把上衣放一起,裤子放一起,再细一点,又分夏天和春秋及冬天。用的时候好提取。
其次就是我们拿这个同类项去和不同的东西推导和验证。这个是应用的过程。学习完的东西,不应用,过段时间在大脑里就像大海捞针,找不出来。应用就是可以套到其他方面试一下,推导一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过脑,学的东西不过脑,也就是饱个眼福。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听过就忘 ,看了记住,做过才懂”。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交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实践;我才能学会。”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知。”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也写过:“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我就记得了,我做过我就理解了。”
还有亚里士多德也说过这句话,总之这些人说了就是一个意思——要用。我们也可以合并成同类项。所以知识不在于我们看过多少,学过多少,关键看我们用过或者我们真正输出多少,并且加以推导和验证。
最后,验证完之后就是输出和反馈。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输出,比如写作,讲给别人,分享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声音,有人可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提出质疑,那么我们要虚心接受,和别人站在同一角度去看,去完善自己的不足和知识。有些朋友喜欢写读书笔记,如果也能公开发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更会增加看问题的角度,收获更多不同的见解。
学习和看书是一个不断输入的过程,至于我们消化的怎么样,就完全看我们的输出,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变成自己的东西,能不能贴合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让这些在我们的大脑中生根,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古人学富五车也就是相当于20万字,500本书,那么我们今天如果能真真正正的,将500本书读的烂熟于心,也必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期望未来我们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人!谢谢各位朋友的阅读,期待和你用心交流!
我没法教会你什么,我只会让你自己学会。
——我是贝勒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