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听了节学校新进教师讲是《一滴水经过丽江》。整体上看教师个人素养还不错,可塑性很强,新近教师只要又上进之心,并付出行动,成长会很快。
教学主要流程:
以甲骨文的“水”字导入,铺垫三个内容:了解作者作品,积累课内生字词,度阅读提示,感知文本大概内容。
这一环节,有利用课本资源意识很不错,但是需要注意的时,让学生读阅读提示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此课堂就要以次展开。二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快速感知课文内容和主要写法,进而在阅读中去体味。缺少了对本文背景的介绍,加入背景就跟容易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在字词的处理上需要讲究一点艺术技巧,如突出情景下的字词运用,把字音字形和语用相结合。
活动一理清一滴水的游踪
话题:一滴水的奇妙之旅。
任务:用速度的方法圈点勾画一点水经历的地点,画出思维导图。
这一活动跟适合学生默读,不太适合朗读,默读快速获取信息。这一活动其实就是印证阅读提示的内容,阅读提示具体地点非常详细。
这一块处理的比较好的是,通过思维导图归纳了游记类文本的阅读要学习一关注地点变化,二关注时间变化,三关注事物水滴变化。
活动二感受丽江之美
任务:加入你是丽江导游,请向外地有课介绍一下丽江之美。
方法:跳读课文。摘录重组课文有关文字,留意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这一活动设计比较好,有情景化的意识,学生范文写的也比较好。不足在于感受丽江之美之后,应带出作者情感会更好。
活动三欣赏艺术特色
任务:从用词、修辞、句式等角度赏析本文的表达之美。
这个环节,没有突出文本特点,是一个比较俗气的活动,这样的活动适合任意一篇课文。不过对新入职教师而言,已经很不错了。
个人感觉就本课而言,需要学生赏析的是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写景的方法,进而让他们了解游记的学法和写法。
这一问题该怎样解决呢?比较好的活动必须紧扣文本特点,本课的赏析训练,应该换个思路:比如请从观察视觉分析作者的选材之妙,这里作者的选材广角、近景、特写都是值得学习的方法,文中是怎样写的?从内容上看本文是先介绍景物,再介绍建筑,最后落脚在人文,这不也是写游记很好的选材思路吗?从手法上看本文运用拟人修辞,第一人称写起,本文为什么要运用第一人称呢?找一个具体的段落改成第二人称或者第三人称,表达上会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去通过具体的活动实践感知为什么第一人称更好。本文为什么选择“一滴水”,而不是一片云、一只鸟呢?让学通过活动明白,水是丽江的魂,只有从水的角度才能更好突出丽江特点,进而学生要明白游记类作品,要学会抓住核心内容展开。
这一活动设计不到位的原因是,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本单元的重点,没有关注单元导读内容,更没有把这一课和本单元的其它课进行横向的比对,缺少单元整体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