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今年的清明没有“雨纷纷”,反倒是真应了这个名字——明。天气格外晴朗。学校这边已经连着好久都是阴雨天气,前段时间还是“回南天”,没想到到了清明总算是晴朗了。
大概是为了给那些亡灵一条好走的路吧。没有泥泞,没有雨水,毕竟他们所求已经不多了。
我想起了以往的清明节,父亲每年都是会去祖坟那边祭祖。砍去墓边新长的杂草,上香,点蜡烛。
我自上了高中以后清明和父亲一起去祭祖的机会不多,但是每年大年三十那天的中午,吃过午饭,我们一家人都会一起去。几年下来,这些过程也记得大大概概。
不过,究竟哪个是太公,哪个是太婆,我似乎总是记不住,那些墓碑上的碑文模模糊糊,我也似解非解。
父亲每年都会和我们讲,我每年每年的忘记,父亲每年每年的讲。
我突然想,若是哪一天,大家都不记得了呢。
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电影——《寻梦环游记》,在墨西哥,亡灵节那天大家会去墓边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在亡灵节这天若没有人将亡灵的图片挂起来,这个亡灵将找不到回到自己亲人身边接受祭奠的路,若是世间再无一人记得亡灵,那么这个亡灵将永远消散。
看完这个故事,当时我还感觉挺可悲的。现在想想,真是可怕。
谁能忍心自己的亲人已故后却再无回家之路呢。我们总是忌讳着“死”这个字,可是谁最终不都要面对呢。
家中那边祭祖是用相当原始的方法,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禁止燃放鞭炮,烧香点烛。
我们用工厂赚来了飞速发展的经济,自然而然就将空气的污染归咎于烟花爆竹的燃烧。
香烛,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亡灵的祭奠。没有了香烛,谁去点亮我们的亲人回家的路呢?
当传统的方式被否定,而新的方式还未普及时,大概就是习俗最易被忘记的时候吧。如今又是否处于这个节点呢。
今时今日,有多少人能说我今天去祭祖了,去看望了亲人呢?难道我们要指望亲人远离他们生前的故里,去往我们漂流的地方寻找他们的子孙吗?
或许远在他乡,心上记得,也是好的。可是我想起自己根本不知道哪个墓里是太公,哪个墓里是太婆。我也很好奇,其他人都能记住吗?若是碑上的文字经得起年岁风雨的洗礼,那也还好。只是,这里说的若是做不到了,莫非我们的亲人就真真要被忘记了吗?多么可怕的假设。
今日清明,我望着校园里晴朗的天空,却在想象家乡那边祭祖时,祖坟山上当是一片烟蒙蒙,像极了魂灵归来时的场景。清明大概就是不清明的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32135/f4776589f9e62bdb.jpeg)
网友评论